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诸天万界:从僵约洪溪村开始 > 第三段:浩劫降临:189章 组织转移

第三段:浩劫降临:189章 组织转移(1 / 2)

暮色像一块厚重的黑丝绒,缓缓覆盖住山外镇的轮廓,白日里残留的硝烟味被夜雾稀释,却依旧在空气里弥漫着挥之不去的压抑。废弃仓库内,煤油灯的火苗微微摇曳,将众人的影子投射在斑驳的墙壁上,忽明忽暗。周铁山、林墨、况国华围在一张临时拼凑的木板桌前,桌上摊着一张粗糙的山区地图,三人眉头紧锁,快速敲定着转移的最后细节。

“时间不等人,现在就开始组织!”周铁山一掌拍在桌上,语气斩钉截铁,“林同志,人数清点和小队划分交给你,务必保证老弱在前、青壮在后,每个小队配两名游击队员,负责断后和应急;况同志,你带着赵虎和两名队员,提前半小时出发探路,山里有之前布置的陷阱和野兽夹,还有可能遇到日军的暗哨,必须全部清除,为大部队开辟一条安全通道;我来负责物资分配和最后的警戒,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乡亲,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明白!”林墨和况国华齐声应道,转身立刻行动起来。

仓库里的村民们早已收拾好简单的行囊,大多是用粗布包裹的衣物和少量干粮,孩子们被母亲紧紧搂在怀里,眼神里满是对未知的惶恐。林墨快步走到仓库中央,拍了拍手,清脆的声响让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乡亲们,现在我们要开始分组了!请所有青壮年男子到这边来,老人、妇女和孩子到另一边集合!”

话音刚落,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青壮年们纷纷站到林墨左侧,大多是二十到四十岁的汉子,虽然面带疲惫,却透着一股庄稼人特有的结实劲儿;老人们互相搀扶着,妇女们抱着孩子,聚集到右侧,眼神里满是依赖。

林墨快速清点着人数:“青壮年一共二十七人,老人十三人,妇女十八人,孩子十二人,加上游击队员十九人,还有三名俘虏,总共七十九人!”她报出数字,周铁山在一旁记录,确认与之前的统计一致。

“现在分组!”林墨拿起提前准备好的五根不同颜色的布条,“一共分成五队,每队十五到十六人。第一队由王大叔带队,主要是老人和孩子,配石敢当和李猛两位同志;第二队由张大哥带队,妇女和两名老人,配两名游击队员;第三、四队是青壮年,分别由赵虎(探路归来后归队)和另两位游击队员带领;第五队是我和周队长带队,负责押解俘虏和最后的收尾。”

她将布条一一分发下去,“大家把布条系在手腕上,跟着各自的队长,不许擅自离队,不许大声说话,孩子哭闹的话,就用备好的布条轻轻蒙住嘴,千万不能惊动外面的日军和将臣!”

一名抱着三岁孩子的妇女犹豫着举手:“林同志,蒙住嘴会不会憋坏孩子?”

林墨走过去,轻轻摸了摸孩子柔软的头发,语气柔和却坚定:“大姐,我知道你心疼,但山里夜静,一点哭声都可能传很远。我们准备的是透气的细棉布条,只轻轻搭在嘴上,不会影响呼吸,就是让孩子没法大声哭闹,委屈孩子们这一路了。”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细布条,示范着轻轻盖在孩子嘴边,“你看,这样就好,要是孩子实在不舒服,再稍微松开一点。”

妇女看着林墨认真的眼神,点了点头,含泪将布条系在孩子手腕上,低声对孩子说:“乖,待会儿不许哭,跟着阿姨和叔叔们,我们去安全的地方。”

分组完毕,林墨又叮嘱各队队长:“王大叔,第一队都是老弱,你走在最前面,跟着探路队留下的标记走,速度不用快,保证安全就行;张大哥,你照顾好妇女和孩子,注意脚下,别让孩子掉队;青壮年同志们,辛苦你们多留意身后,一旦有动静,立刻向身边的游击队员报告,不许擅自行动。”

“放心吧,林同志!”队长们纷纷应道,眼中透着坚定。

另一边,况国华已经带着赵虎和两名游击队员,背上步枪,腰间别着砍刀和手榴弹,准备出发探路。周铁山将一把磨得锋利的砍刀递给他:“山里的荆棘密,还有之前我们埋的地雷和捕兽夹,都做了标记,是红色的小布条,你务必清理干净,还有日军可能留下的暗哨,尽量悄无声息解决,别暴露大部队的行踪。”

“知道了,周队长。”况国华接过砍刀,掂量了一下,“我们会在前面每隔五十步做一个白色石子标记,大部队跟着标记走就行,预计半小时后在山脚下的老槐树下汇合。”

周铁山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心点,遇到将臣的话,别硬拼,立刻撤退,我们再想办法。”

况国华应了一声,带着三人悄悄走出仓库后门,身影很快融入浓浓的夜色中,像四道灵活的影子。

仓库里,周铁山正在分配最后的物资。游击队员们将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水集中起来,分成七十九份,每份是两个窝头和一小壶水:“乡亲们,物资有限,这是我们路上的口粮,省着点吃,到了基地就有充足的粮食了。”

村民们纷纷接过干粮和水,没有人抱怨,只是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一名老大娘颤巍巍地从自己的包袱里掏出半块红薯,递给周铁山:“周队长,我年纪大了,吃不了多少,这红薯给孩子们分了吧,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周铁山眼眶一热,推辞道:“大娘,您留着自己吃,我们还有储备,不会让孩子们饿肚子的。”

可老大娘坚持着把红薯塞给他:“拿着吧,都是苦日子过来的,孩子们能多吃一口是一口。”周围的村民们也纷纷效仿,有的拿出一把炒米,有的拿出一小块咸菜,想要贡献出来。

周铁山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百感交集:“乡亲们,谢谢大家!但这些东西你们自己留着,我们是来保护大家的,怎么能要大家的东西?放心,到了基地,我们有存粮,有腊肉,还有新鲜的蔬菜,一定让大家吃饱穿暖!”

他的话让村民们心中一暖,原本惶恐的情绪渐渐安定下来。

就在这时,仓库外传来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是之前留下的监视哨回来了。两名游击队员闪身进来,脸上带着凝重:“队长,林同志,况同志,有情况!”

“说!”周铁山立刻上前一步。

“我们看到将臣还在镇外的山区边缘停留,没有移动,就站在那块大青石上,像是在感知什么,血红色的眼睛盯着镇子的方向,一动不动。山本跟在他身后,一直低着头,不知道在盘算什么。”监视哨语速飞快地汇报,“日军残兵还是龟缩在粮库和邮局,没有任何动静,好像根本没发现我们要转移。”

“感知?”林墨心中一紧,“他会不会是察觉到我们的动向了?”

周铁山沉吟片刻,摇了摇头:“应该不会,我们一直很隐蔽。他可能是在感知阳玉的气息,或者是在适应山里的环境。不管怎样,这是个好机会,他停在那里不动,我们正好趁机转移!”

他看了看天色,夜色已经完全深沉:“时间差不多了,探路队应该已经开辟好通道了,我们出发!”

一声令下,各队队长立刻带领队员们行动起来。第一队的王大叔举着一盏被黑布蒙住大半的煤油灯,只露出一丝微弱的光线,照亮脚下的路,老人们互相搀扶着,孩子们被母亲紧紧抱着,手腕上的布条轻轻搭在嘴边,有的孩子已经睡着了,呼吸均匀。

林墨跟在第一队后面,时不时回头张望,确保没有任何人掉队。她腰间的桃木剑硌着后背,掌心的阳玉碎片传来一丝微弱的暖意,让她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周铁山带着第五队断后,三名日军俘虏被反绑着双手,由两名游击队员押着,低着头快步前行。佐藤等人不敢有丝毫异动,只是机械地跟着队伍,眼神里满是恐惧——他们不知道这些中国人要把自己带到哪里,更害怕在途中遇到将臣。

队伍像一条黑色的长龙,悄无声息地驶出废弃仓库,沿着之前林墨探路时走过的小巷前行。巷子里静得可怕,只有众人轻缓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衣物摩擦声。两侧的房屋漆黑一片,像一个个沉默的怪兽,仿佛随时会冲出什么可怕的东西。

一名妇女怀里的孩子突然动了动,似乎要醒过来,妇女连忙轻轻拍着孩子的背,低声哼唱着摇篮曲,孩子呜咽了两声,又沉沉睡去。林墨回头,对着妇女比了个赞许的手势,妇女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

走到镇口时,众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镇口的大路上,月光洒下一片清辉,能看到远处山区的轮廓,而将臣所在的那块大青石,就在山区边缘,隐约能看到一道玄色的身影,像一尊雕塑般矗立在那里。

“别抬头,别出声,快速通过!”周铁山压低声音吩咐道,带头走进大路,脚步放得极轻。

众人紧随其后,一个个低着头,沿着大路边缘快速前行,尽量避开月光照亮的地方。山本的身影也能看到,他依旧跟在将臣身后,似乎在说着什么,但距离太远,听不清具体内容。

就在队伍即将走出镇口,进入山区小路时,将臣突然动了一下!他缓缓抬起头,血红色的眼眸似乎朝着镇口的方向望来,虽然隔着夜色和距离,众人却仿佛被那冰冷的目光刺穿,浑身汗毛倒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