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一切尘埃落定(1 / 2)

文武列席,气氛凝重。

“文若。”

曹操双目如刃:“刘玄德现在何处?”

荀彧起身,轻叹道:“刘备已至陈留,不日将入京请罪。”

“请罪?”

曹操拍案怒斥:“我数万将士鏖战南阳未下,他面对吕布不足两万之众,竟丢尽沛国疆土!有何颜面入朝?为何不死于泗水之滨!”

“主公息怒。”

荀彧出列劝慰。

“呼……”

曹操深吸一口气,眼中满是失望:“若沛国不失,来年便可东进取徐。

如今基业尽毁,南阳耗损兵粮无数,何谈伐徐!”

“暂以守势为上。”

荀彧无奈道。

“嗯。”

曹操揉按眉心,冷声道:“文若,你身为尚书令,即刻拟表奏明天子,削去刘备豫州牧之职,召其入京待命,不得擅离!”

“喏。”

荀彧垂首领命。

曹操反复权衡,终于下令:“表孙伯符为镇东将军,授淮陵亭侯,兼领豫州刺史,专责抵御吕布兵势!”

“喏。”

荀彧拱手领命。

“刘玄德……”

“坏我布局啊。”

曹操目光沉沉望向徐州方向,声音沙哑:“趁我军南下征讨南阳之际,突袭沛国——这必是公台所谋!”

“主公。”

程昱出列进言,“若东线受阻,何不转而西图?”

“司隶?”

曹操眉心微蹙。

程昱点头道:“眼下与大蜻争机夺势,王政南势必南取交州,我等亦不可停滞。

如今关中群雄割据,互相攻伐,若有能臣前去安抚调度,既可顺势挺进司隶,又能整肃朝纲残局。”

“司隶……”

“朝堂……”

曹操眸光游移片刻,终下决断:“元常,你可愿代天子抚定关中?”

“不敢推辞。”

钟繇躬身一礼,神色庄重。

“好!”

曹操面色稍缓,道:“正好借刘备兵败之机,为你请授侍中之职,持节总督关中诸军事,务须明年开春前启程!”

“喏。”

钟繇应声承命。

“罢了。”

曹操略显倦怠地摆手道:“今日便至此,明日早朝奏明诸事,年后再议军政。”

“喏。”

众人依次退下。

“奉孝。”

曹操忽而开口,“你从那辑报之中断定刘备必败,难道只因大蜻素来以仁政为旗,或惯于借中原动荡搅局?”

“正是如此。”

郭嘉恭敬答道。

曹操眼神陡然锐利,低声道:“当真仅此而已?”

“主公……”

郭嘉苦笑,“实乃一种直觉。

我等奉天子以讨不臣,而大蜻却以辑报为刃,聚万民之声以为兵锋——此乃天然相克之势。

纵无刀兵相见,暗流之争从未停歇。

此次辑报骤然转向,反常即妖,故而心生警觉。”

“大蜻之报……”

曹操喃喃自语,“竟真能执黎庶之口为剑?”

“正是。”

郭嘉郑重颔首。

曹操从案上拾起几份辑报,沉声道:“你随我南征宛城多日,奔波劳顿,早些回去歇息吧。

来年务必全力扩充校事曹的力量。”

“喏。”

郭嘉施礼退出。

“交州……”

曹操凝视着手中纸页。

他心中已有预感:大蜻将要化蛟腾渊。

若不惜代价夺取交州,其真正目标,恐怕早已指向荆州。

次日清晨,

大汉朝廷举行早朝。

曹操佩剑着履上殿,历数刘备种种罪状,当廷奏请罢免其豫州牧之职,并为孙策请封镇东将军、淮陵亭侯。

同时奏请任命钟繇为侍中,持节统领关中军政事务。

待刘备返回许都之时,已是建安三年正月初四,一切尘埃落定。

正月初五,

江东之地,

大蜻城内。

年节余庆尚未散尽,但六部衙门与军议司早已运转如常。

大批粮秣、兵器、战旗正源源不断地运往吴郡前线。

军议司厅堂内,众臣再度齐聚。

荀攸呈上文书,禀报道:“主公,海上湿气重,兵部与户部特制陶罐封装熟粮炒豆;入海后还可灌入猛火油,作为攻敌利器。”

“饮水如何解决?”

王炅翻阅文书问道。

荀攸解释道:“工部已备大量水袋与木桶盛淡水,并配发不易变质的酒浆应急。

虽非长久之策,但只要舰船能顺利抵达夷州,便可就地补给。”

王炅皱眉:“可有估算航程时日?”

“这……”

荀攸一时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