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开局扫地三百年,一键功德成神仙 > 第264章 哑巴开口那天,天都抖了三抖。

第264章 哑巴开口那天,天都抖了三抖。(1 / 2)

那一声“道在低处”,如钟鸣九幽,自北境雪原炸响,滚滚荡荡,穿山越岭,直入人心。

万名百姓跪伏于雪地,额头触冰,久久不起,仿佛灵魂被某种古老而温柔的力量唤醒。

风停了,雪凝了,连天地间的灵气都在那一刻变得温顺,如同归流之水,悄然向那声音的源头汇聚。

而在观星楼废墟深处,陆明章双目赤红,手中玉笏碎成齑粉,黑气从七窍喷涌而出,似有万般不甘。

“一个哑女!一个蝼蚁般的残魂!”他怒吼,声震屋瓦,“竟敢断我大道根基!”

他猛地抬头,望向夜空残留的灰袍虚影——那人依旧扫着,不言不语,却已动摇了千年权柄。

陆明章咬牙切齿:“梦境传道?好啊……那本座便让你的梦,永生永世,不得再入人间!”

他一掌拍下,地底深处轰然作响,九根漆黑石柱破土而出,呈环形分布百里,每根石柱上刻满扭曲符文,隐隐有锁链虚影缠绕升空。

刹那间,乌云压顶,阴风怒号,一道无形之力笼罩整片北境——九重锁梦阵,成!

天地骤暗,百里之内,无人能入深眠。

凡人翻来覆去,心神躁动;修士闭目凝神,识海如沸。

梦境通道被强行斩断,那些原本在梦中听道顿悟之人,纷纷惊醒,只觉心头空落,仿佛失去了某种至关重要的指引。

希望,眼看就要熄灭。

可就在第一缕晨光刺破阴云时,奇异的一幕发生了。

家家户户的门槛前,不知何时多出一只青陶碗。

碗中热气袅袅,汤色乳白,香气清幽,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意。

老人饮之,多年顽疾竟微微松动;孩童啜一口,夜里噩梦全消;就连一条瘸腿的老狗,舔了碗底残汁,次日竟能跛行几步。

人们抬头四顾,只见风雪中一道白衣身影缓步而过,背负药炉,眉目清冷,正是隐世多年的厨修——白千馐。

他不曾言语,只是将一碗碗“安梦羹”悄然放下。

羹中以“引神草”为引,辅以“宁魂露”调和,纵是九重锁梦阵封锁神识,此羹亦能引魂入定,让人坠入深层梦境。

“原来……梦未断。”有人喃喃。

“只要还能睡,就能听见陈师的声音。”

与此同时,在北方最偏远的一个小村,村头土坡上,一个瘦弱少年正费力地支起一张破席,

他怀中抱着一卷边缘焦黑的竹简,上面字迹斑驳,却仍可辨认:《梦中讲道录·卷一》。

这少年,便是小砚台。

他曾是药园杂役,七日前梦见一位灰袍人扫阶,口吐真言,醒来后竟通晓经义,提笔成章。

他不知为何会懂,只知若不说出来,心便如火烧。

于是他开始讲道。

“某夜,见陈师扫阶,忽问弟子:‘你觉得扫地和飞升,哪个难?’”小砚台声音不大,却清晰传入每个孩子耳中,“答曰:‘飞升难。’师笑:‘错,坚持扫地最难。’”

围坐的孩童们屏息听着,忽然,一名八岁童子浑身一震,体内竟有一缕微弱灵气自行流转,沿着奇经八脉缓缓游走,最终归于丹田。

顿悟!

消息如野火燎原。

三日内,七州之地,无数村落搭起“梦讲坛”。

有人抄录《梦中讲道录》,贴于集市;有蛮族巫师在岩壁上刻下扫帚图腾,视为圣物;更有老者临终前喃喃:“愿来世为扫院童,听君一言。”

信仰之力,如江河汇海,虽无声无息,却已悄然注入群山腹地那道沉寂的神识之中。

而在北境最荒凉的山谷,一座倾颓废庙内,烛火摇曳。

夜琉璃盘膝而坐,素衣染血,唇角不断溢出猩红。

她怀中捧着最后一卷《扫地心经》,经文残破不堪,灵光微弱如风中残烛。

可她仍在诵读,一字一咳,一字一血。

“……心若尘,扫一帚;念若乱,扫千回……道不在高台,不在金殿,不在飞升九霄……”

每吐一字,肺腑如割,可她眼神清明,毫无惧意。

突然,庙外传来脚步声。

沉重,整齐,带着杀意。

门被一脚踹开,寒风卷雪涌入。

五名蒙面执法者立于门口,黑袍猎猎,手中各持一枚漆黑符箓,符上火焰纹路蠕动,散发出毁灭气息——灭道火符,专焚一切异端经文与灵识烙印。

“最后的火种,该熄了。”为首之人冷声道。

夜琉璃缓缓抬头,嘴角带血,却笑了。

她轻轻抚过经卷,低声呢喃:“你听……孩子们还在念。”

就在此时,庙外雪地上,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一群孩童牵着手,踏雪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