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老子的火,烧给天地看(1 / 2)

苍穹之上,北斗第七星悬于中天,如一只睁开的巨眼,冷冷注视人间。

那道赤金色的裂缝越撕越宽,仿佛天地之口张开獠牙,熔岩般的火焰自九霄倾泻而下,如同远古神明泼洒的怒意。

第一重文明劫火来了。

它不烧山林,不焚城郭,却直扑陶阳城东市百工堂——那里供奉着《百工开道图》本体,一幅以万人愿力绘就、承载凡人智慧火种的图卷。

火焰未至,热浪已卷起街面尘土,化作焦黑旋风;空气里弥漫着皮肉将燃未燃的糊味,百姓惊叫奔逃,孩童哭喊着被父母抱起往西巷狂奔。

唯有一人逆流而行。

陈凡缓步走出百工堂大门,衣袂在灼风中猎猎作响。

他手中扫帚轻轻一插,稳稳嵌入门前青石缝隙,柄身微颤,发出低沉嗡鸣。

“这火要烧,也得先问过十万双打铁的手。”

他的声音不高,却穿透喧嚣,落入每一个尚在奔逃之人耳中,像是一记钉子,把慌乱的心神钉回大地。

小灰蹲伏在他身后,麒麟真形完全显现,四蹄踏火纹,额心浮现一枚古篆“愿”字。

它仰首长啸,声波震荡虚空,周身骤然浮现出万千光影——那是十年来凡人使用陈凡所传技艺时留下的愿力印记:农夫引渠导水,老匠锻锤千次,村妇梭穿经纬织出粗布……每一帧动作都凝成一点星火,漂浮空中,汇成一片流动的银河。

“点灯。”陈凡闭目低语。

刹那间,小灰双瞳金焰暴涨,口中吐出一道纯白火线,点燃了那片星河。

火光蔓延,三百六十五块埋藏于各地的“共刻瓷碑”同时震颤发亮,地脉共振如鼓,一道淡金色光罩自地下腾起,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在百工堂上空交织成环形屏障,宛如一座倒扣的钟。

劫火撞上光幕,爆发出刺耳哀鸣,像是千万根烧红的铁针刮擦琉璃。

金光剧烈波动,裂纹蛛网般扩散,又迅速被新的愿力填补。

可谁都看得出,这只是开始。

系统警报突兀炸响:「检测到信念动摇个体——北岭村李阿婆遗忘‘净水陶罐’构造法,记忆断链风险97%!」

陈凡心头一沉。

这些瓷碑之所以能共鸣,靠的不是神通,而是人心记得住、信得过、用得了。

一旦有人彻底遗忘自己曾掌握的知识与尊严,整个连锁就会崩塌。

一人忘,则百人疑;百人疑,则万众溃散。

“不能断。”夜琉璃跃上高台,双手重重按在陶娘子怀中的主碑之上。

她的指尖渗出血丝,愿力如江河倒灌,注入碑体。

虚空中,一段记忆被强行投射而出——佝偻的老妇跪坐在泥地,颤抖着手将陶片拼合,耳边响起年轻杂役温和的声音:“您记住,三层滤芯,松炭居中,底下铺细砂……这是您教孙儿的第一课。”

画面一转,是她孙子捧着清水畅饮,咧嘴大笑。

“你说你怕?”夜琉璃声音嘶哑,“可你儿子喝上的第一口净水,是谁教的?你孙子能活到今天,是谁给的法子?现在你要忘了?你对得起那些信你的人吗!”

老妇浑身剧震,泪水滚落尘土。

她嘴唇哆嗦着,终于抬起枯手,在地上一笔一划重新描摹构造图,口中喃喃:“松炭……居中……细砂垫底……”

一个声音响起,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越来越多的人停下了脚步,站在街头、巷口、屋檐下,低声复述起那些曾改变他们生活的口诀。

有的音不准,有的断断续续,但渐渐地,声音连成一片,竟压过了劫火的咆哮。

光罩重新稳固,金纹流转,竟隐隐泛起暖色。

陶娘子抱着瓷碑,泪流满面,却昂首高呼:“你们刻下的不是名字,是规矩!是我们自己立下的道!”

陈凡站在原地,听着这一声声呼唤,看着那一道道微弱却执着的星火重新燃起,心中某处悄然松动。

他曾以为功德是积攒数字,是兑换机缘,是逆天改命的工具。

可此刻他才明白——真正的功德,从来不在天上,而在人间烟火之间,在一双双不肯放下锤子的手上,在一句句代代相传的粗话里。

他缓缓盘坐于扫帚旁,双目轻阖。

识海之中,风雷初动。

一条路,正在他心头缓缓铺展——那是他走过的十年,从藏经阁最底层的灰尘中起步,一步一扫,一步一悟。

而今,劫火临头,他必须回头去看,去梳理每一段被忽略的足迹,去确认那些曾点亮他人命运的微光,是否依然清晰可辨。

因为唯有如此,才能知道——

这人间的火,究竟该往何处烧。苍穹震颤,劫火余烬如灰蝶纷飞。

陈凡盘坐于扫帚之侧,尘埃未起,却仿佛已踏千山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