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 > 第230章 仓乱平叛显仁政 库险惊魂露项踪

第230章 仓乱平叛显仁政 库险惊魂露项踪(2 / 2)

咸阳的章台殿里,胡亥正看着楚地使者送来的密信,脸色凝重。项羽五日攻函谷关,长城匈奴五日总攻,蒙武的一千死士还在驰援雁门关的路上,咸阳的禁军只有四千,吕部旧部两千,根本无法同时应对两线作战。“李丞相,你怎么看?” 胡亥看向李斯,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

李斯皱着眉头,手指敲击着案几:“公子,如今只能二选一。要么调回蒙武的兵力,守函谷关,放弃长城;要么坚守长城,派吕部旧部驰援函谷关,咸阳只留禁军守卫。” 他顿了顿,补充道,“但无论选哪个,都要守住典籍库——文脉在,民心就在,大秦就有希望。”

胡亥看向阿禾,阿禾立刻道:“公子,陈先生留下的《秦记》里写着‘守长城即守北方,守函谷即守南方,二者皆重,然民心最重’。如今咸阳百姓愿意支持我们,我们可以组织民防,让百姓协助禁军守咸阳,再派吕部旧部两千人,由蒙武将军率领,驰援函谷关;长城那边,让蒙恬将军用陈先生改良的夯土技术加固城墙,拖延时间,等齐地的援兵到来。”

胡亥眼睛一亮。民防!他怎么忘了百姓的力量!“好!就这么办!” 胡亥站起身,语气坚定,“李丞相,你负责组织民防,教百姓用清心草粉和松烟墨防蛊虫,协助禁军守咸阳;阿禾,你守典籍库,确保文脉无损;蒙武将军,你立刻从雁门关调回一千死士,加上吕部旧部一千人,驰援函谷关,务必守住!”

众人齐声领命,各自去执行。胡亥走到殿外,看着学宫方向传来的诵读声——学士们正在教百姓读《仓颉篇》,声音整齐,充满希望。他想起陈先生的绢布,想起“民心为根”,突然觉得没那么绝望了。

可就在这时,禁军统领匆匆跑进来,脸色苍白:“公子!不好了!搜捕神秘人的禁军在城外的破庙里发现了他的尸体!他是被人灭口的,手里还攥着半枚巫蛊虫卵,另外,破庙里还有一封项伯写给项羽的密信!”

胡亥心里一沉,立刻跟着禁军统领去破庙。破庙里,神秘人的尸体躺在地上,胸口插着一把匕首,正是项氏旧部常用的样式。他手里的半枚虫卵还在蠕动,旁边的密信上写着“咸阳典籍库有机关,需用墨粉破之,可烧典籍,乱民心”。“项伯……” 胡亥握紧密信,心里满是疑惑——项伯是陈墨收养的,怎么会帮项羽?难道他也是项氏的奸细?

阿禾捡起神秘人掉在地上的“项”字玉佩,突然发现玉佩的内侧刻着一个“伯”字!“是项伯!这是项伯的玉佩!” 阿禾的声音带着震惊,“难道神秘人是项伯的亲信?项伯真的背叛了大秦?”

胡亥的脑子“嗡”的一声。项伯背叛,意味着楚地的叛乱有了内应,咸阳的危机又多了一层。他刚要下令搜捕项伯在咸阳的亲信,就听到典籍库方向传来一阵警报声——是陈墨留下的墨粉机关被触发了!

“不好!典籍库!” 胡亥和阿禾立刻朝着典籍库跑去。晨雾里,典籍库的密室门口,一个穿黑色服饰的人影正试图撬锁,他的腰间挂着一枚和神秘人一样的“项”字玉佩,脸上蒙着黑布,看到胡亥和阿禾,转身就想跑,却被赶来的禁军围住。

“拿下他!” 胡亥下令。禁军们冲上去,很快就将黑衣人制服,扯下他的黑布——是项伯!他的脸上满是血污,眼神里满是挣扎,嘴里喃喃道:“我不是故意的……是项羽逼我的……典籍不能烧……”

胡亥愣住了。项伯!真的是他!“你为什么要帮项羽?陈先生收养你,教你秦法,你为什么要背叛?” 胡亥的声音带着失望。

项伯低下头,眼泪掉在地上:“我妹妹被项羽抓了……他说我不帮他,就杀了我妹妹……我只能假意答应,帮他传递假消息,可我没想到,他派了亲信来烧典籍……我是来阻止的……” 他从怀里掏出一枚虫卵,“这是最后一枚,我偷来的,不能让它进密室……”

阿禾接过虫卵,看着项伯的样子,心里满是复杂。他想起陈先生说过,“项伯本性善良,可留之”(141章伏笔),看来陈先生早就料到项伯会有今日的挣扎。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个斥候骑着快马,浑身是血地冲进来:“公子!不好了!长城急报!匈奴发动总攻,蒙恬将军的城墙被攻破了一个缺口,蒙毅将军战死了!”

胡亥的身体猛地一震,手里的密信掉在地上。蒙毅战死?长城缺口?他刚要下令调兵,又一个斥候跑来:“公子!函谷关急报!蒙武将军的援兵在半路上遇到项羽的伏兵,全军覆没,蒙武将军战死!项羽已经攻破函谷关,朝着咸阳赶来!”

接连的噩耗像重锤一样砸在胡亥的心上。长城破,蒙毅死;函谷破,蒙武死;项羽大军压境,项伯挣扎;典籍库刚脱险,匈奴又南下……大秦,真的要完了吗?

胡亥走到殿外,看着远处的学宫,学士们还在教百姓读《仓颉篇》,声音依旧整齐。他想起陈先生的《秦记》,想起“民心为根,文脉为叶”,突然握紧拳头:“传朕的命令!所有禁军、民防、学士,全部集合,守咸阳城!就算战到最后一人,也要守住文脉,守住大秦!”

阿禾看着胡亥的背影,突然发现他的玄色袍角沾着一点黑色的东西——是那枚神秘人留下的半枚虫卵,刚才在破庙时不小心沾上的,正顺着袍角,朝着典籍库的方向滑落……

夕阳西下,咸阳城的城墙上,胡亥举起青铜剑,百姓们举着锄头、菜刀,学士们抱着竹简,禁军们握着长枪,齐声大喊:“守咸阳!守大秦!” 喊声在暮色中回荡,盖过了远处项羽大军的马蹄声,盖过了长城方向的厮杀声。

可没人注意到,那枚半枚虫卵,已经落在了典籍库密室的门口,被晨雾打湿,开始缓缓蠕动;也没人注意到,项伯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他的怀里,还藏着一封没来得及交给胡亥的信——是陈先生去世前写给项伯的,上面写着“楚地星火,可化于仁,若遇绝境,可寻骊山”(281章骊山陵墓伏笔)。

悬念在暮色中蔓延:滑落的半枚虫卵会不会孵化,毁掉典籍?项伯怀里的信藏着怎样的后手?骊山又有什么秘密?项羽大军压境,咸阳的百姓和士兵能否守住城池?长城的蒙恬将军,能否顶住匈奴的总攻?齐地的援兵,还能来得及赶到吗?

暮色渐浓,咸阳城的灯火一盏盏亮起,像黑暗中的星星,映着城墙上紧握武器的人们,也映着那枚在密室门口缓缓蠕动的虫卵——大秦的命运,就悬在这微弱的灯火与冰冷的虫卵之间,悬在“民心”与“文脉”的坚守之间,无人知晓,下一个黎明,是否还能照在咸阳的宫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