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 > 第151章 咸阳宫深风云谲 旧案新疑暗流涌

第151章 咸阳宫深风云谲 旧案新疑暗流涌(2 / 2)

陈墨缓缓抬头,迎上嬴政的目光。那目光像实质般落在他脸上,带着审视,带着探究,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你可知罪?”嬴政突然问道。

“臣不知。”陈墨坦然道,“臣辅佐陛下灭韩破赵,击燕伐楚,虽有过失,却无大罪。”

“无大罪?”嬴政冷笑一声,从龙椅上拿起一卷竹简,扔到陈墨面前,“那你看看这个!”

竹简散开,上面赫然是他与项燕的密信,还有吕不韦写给她的书信,甚至连他在楚营提出的“避其锋芒,击其惰归”策略,都被详细记录在案。

“勾结楚国,背叛大秦,这还不是大罪?”嬴政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愤怒,“还有这个,”他又拿起一卷竹简,“吕不韦之子?陈墨,你瞒得朕好苦!”

陈墨的心脏猛地一缩,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陛下,臣的身世并非臣所能选择,但臣对大秦的忠心,天地可鉴!灭韩破赵,臣身先士卒;击燕伐楚,臣殚精竭虑。若陛下仅因臣的身世而治臣之罪,臣不服!”

“不服?”嬴政站起身,一步步走下台阶,来到陈墨面前。他比陈墨矮一些,却带着一股居高临下的气势,“你可知,吕不韦当年是如何欺瞒先皇,如何把持朝政?你可知,成蟜之乱,背后也有他的影子?你身为此人之子,让朕如何信你?”

“陛下若不信臣,大可杀了臣。”陈墨直视着嬴政的眼睛,毫不畏惧,“但臣恳请陛下,不要因臣一人,而迁怒于楚国百姓,更不要因吕不韦一人,而否定《吕氏春秋》中的治国良策。”

嬴政盯着他看了良久,眼中的怒火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复杂:“你和吕不韦,确实很像。一样的口才,一样的……野心。”

“臣没有野心。”陈墨道,“臣只想让天下百姓过上安稳日子,让大秦的统一,成为真正的福祉,而非暴政的开端。”

“暴政?”嬴政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朕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修驰道,筑长城,哪一样不是利国利民的伟业?你竟敢说朕是暴政?”

“伟业的背后,是无数百姓的白骨!”陈墨反驳道,“修长城累死多少劳工?筑驰道征发多少民夫?焚书坑儒,更是钳制思想,堵塞言路!这样的伟业,百姓不想要!”

“放肆!”嬴政怒喝一声,一巴掌扇在陈墨脸上。

清脆的响声在大殿里回荡,陈墨的脸颊瞬间红肿起来,嘴角渗出了鲜血。但他依旧挺直脊梁,眼神坚定地看着嬴政。

“陛下可以打臣,却不能堵住臣的嘴。”陈墨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异常坚定,“臣知道,陛下杀了吕不韦,是怕他威胁到您的统治。但您有没有想过,真正威胁到您统治的,不是吕不韦的旧部,而是百姓的怨恨?”

嬴政愣住了,显然没料到陈墨竟敢如此顶撞他。他看着陈墨脸上的血痕,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是愤怒,是惊讶,还有一丝……欣赏?

“你可知,你说的这些话,足以让你死十次?”嬴政的声音低沉下来。

“臣知道。”陈墨道,“但臣若不说,对不起天下百姓,也对不起陛下您。陛下是千年难遇的雄主,不该被一时的猜忌和愤怒蒙蔽了双眼。”

大殿内陷入了沉默,只有两人的呼吸声在空旷的空间里回荡。陈墨能感觉到,嬴政的情绪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他的愤怒在消退,理智在回归。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李斯匆匆跑了进来,脸色苍白:“陛下,不好了!楚国……楚国发生叛乱了!”

嬴政和陈墨同时一惊。

“怎么回事?”嬴政问道。

“项燕的旧部钟离昧,在淮水一带召集了数万楚军残部,打出了‘复楚’的旗号,已经攻占了几座县城!”李斯急道,“更糟糕的是,李信将军率军平叛,却中了埋伏,兵败退守寿春!”

陈墨的心沉到了谷底。钟离昧叛乱,李信兵败,这意味着楚国的战火将再次燃起,无数百姓将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嬴政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他猛地看向陈墨,眼神锐利如刀:“是不是你暗中联络钟离昧?是不是你早就计划好了?”

陈墨连忙道:“陛下明鉴!臣一直在您的掌控之中,如何联络钟离昧?更何况,臣一直反对战乱,怎么会煽动叛乱?”

“那钟离昧为何偏偏在此时叛乱?”嬴政质问道。

“因为有人想让秦楚再次开战!”陈墨道,“很可能是赵高的余党,他们想趁机搅乱大秦,浑水摸鱼!”

嬴政沉默了,显然在权衡陈墨的话。

李斯看了陈墨一眼,对嬴政道:“陛下,眼下当务之急是平定叛乱。李信兵败,军心不稳,必须派一员得力大将前往才行。”

“派谁?”嬴政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

“臣以为,唯有王翦老将军可担此重任。”李斯道。

陈墨心中一动,这正是他一直等待的机会!他连忙道:“陛下,李丞相所言极是。王翦老将军用兵稳重,深得军心,由他率军平叛,必能马到成功。”

嬴政看向陈墨,眼神复杂:“你也推荐王翦?你忘了,正是他率军攻破了寿春,杀了项燕?”

“臣没有忘。”陈墨道,“但国事为重,个人恩怨为轻。王翦将军是大秦的柱石,也是平定楚地叛乱的最佳人选。臣恳请陛下,起用王翦将军,同时采纳臣之前提出的‘避其锋芒,击其惰归’策略,不要急于求成,以免重蹈李信覆辙。”

嬴政沉默了良久,终于点了点头:“好,就依你们所言。李斯,拟旨,召王翦即刻进京!”

“诺!”李斯领命而去。

大殿内只剩下嬴政和陈墨。嬴政看着陈墨,眼神中的愤怒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陈墨,你很好。”

陈墨不知道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赞赏,还是讽刺?

“你暂时不用回那个院子了。”嬴政道,“朕在宫里给你安排了住处,没有朕的命令,不得擅自离开。”

这是……软禁?还是信任?陈墨心中充满了疑惑。

“陛下,项伯和陈砚……”

“他们很安全。”嬴政道,“只要你安分守己,他们就会一直安全。”

这句话像是一种威胁,又像是一种承诺。

陈墨躬身行礼:“谢陛下。”

他跟着内侍走出章台宫,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钟离昧叛乱,李信兵败,王翦将再次挂帅,这一切似乎都在按照某种轨迹发展,但他总觉得,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那个神秘的“故人”老者真的死了吗?钟离昧的叛乱真的是赵高余党煽动的吗?嬴政对他的态度为何如此暧昧?

这些问题像一团迷雾,笼罩在他心头。他知道,平静只是暂时的,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咸阳宫的深处悄然酝酿。而他,已经被卷入了风暴的中心,再也无法置身事外。

走到宫门口时,陈墨回头望了一眼那座宏伟的宫殿,夕阳的余晖洒在金色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但在这光芒之下,他仿佛看到了无数双眼睛,正从黑暗中注视着他,带着贪婪,带着恶意,带着……期待。

他的命运,究竟会走向何方?他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必须活下去,不仅为了自己,为了项伯和陈砚,更为了那个“天下无战”的梦想。

而这个梦想的实现,似乎比他想象的,要艰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