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宝瓶口智
秦庄襄王元年秋七月,玉垒山的岩石在烈日下泛着赭红色,像极了陈墨胸前胎记的颜色。他握着代郡工匠特制的青铜錾子,錾头刻着“通川”二字,每敲击一次,就有细小的石屑落在他深衣的玄鸟纹上。
“陈大人,”李冰递过一碗加了蜀地花椒的粟米粥,“宝瓶口的岩石比预计硬三成,按秦法‘每日凿石三尺’的进度,恐怕要延误工期。”他指了指正在休息的民夫,他们手中的秦式凿子已卷了刃,“蜀地羌族说这是‘江神护山’,不肯再凿。”
陈墨望向宝瓶口的崖壁,岩层间隐约可见古蜀文字,刻着“断山者死”的警告。他摸出代郡《考工记》中“岩石软坚法”的残页,上面用朱砂圈着“以醋蚀石”四字:“李太守,可曾见过赵国工匠用醋软化岩石?”
“醋?”李冰挑眉,“那得用多少醋?”
“不需多,”陈墨指向岷江上游的竹林,“用蜀地的竹管引醋入岩缝,配合‘火烧水激’法,可让岩石酥裂。”他忽然想起长平战场上收集的赵国弩机润滑剂配方,“再加上代郡的‘石墨粉’减小摩擦,凿石效率能提升五成。”
李冰抚掌而笑,腰间的方鼎残片撞上陈墨的“止杀剑”,发出清越的声响:“妙!就叫此法‘秦赵醋燃’如何?既合古训,又显秦赵同心。”
两人相视而笑,却听见崖下传来喧哗。陈墨探头望去,看见老祭司带着一群蜀地孩童,捧着盛满清水的陶罐,正在祭拜宝瓶口的岩石。一个孩童看见他胸前的胎记,忽然惊呼:“玄鸟哥哥!”
“玄鸟哥哥?”陈墨哑然失笑,想起前日教孩童们唱秦歌时的场景。老祭司看见他,招手示意:“陈大人,孩子们想为江神献舞。”
十几个孩童围成圈,用蜀语唱着改编的秦歌《凿山谣》,手上动作却是秦地的“击壤”之戏。陈墨注意到,他们的衣袖上同时绣着玄鸟与太阳神鸟,那是阿禾带着墨者们连夜赶制的。
“江神听我说,开山为造福……”孩童的歌声清澈,惊起崖壁上的野鸽。老祭司将一碗清水递给陈墨:“按古礼,开山大工需祭水。陈大人乃玄鸟转世,当饮此水。”
陈墨接过碗,忽然看见水中倒映的铁血派密探——他们混在围观的羌人里,袖中露出青铜匕首的刀柄。他不动声色地将水泼在岩石上,水痕竟在阳光下显出“止杀”二字,那是用代郡秘药预先刻下的。
“老祭司可知,”陈墨指向孩童们,“他们唱的歌谣里,既有蜀地的‘五丁开山’,也有秦地的‘李冰治水’。江神若有灵,当喜见秦蜀同心。”
老祭司的目光落在孩童们的衣袖上,忽然老泪纵横:“开明王朝覆灭时,老夫的祖父曾说,蜀地的复兴需等‘玄鸟衔书’之人。今日看来,便是陈大人了。”
就在此时,崖顶忽然传来爆裂声。陈墨抬头,看见一块磨盘大的岩石正朝孩童们砸下!他本能地扑过去,用身体护住最近的孩子,只听“轰”的一声,岩石在距他们三尺处停下——竟是被预先埋下的墨家机关网拦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