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惊变,武勋凋零,文官坐大,党争肇始!”
“可以负责任的说,土木堡之变,就是大明由盛转衰开始的惊天转折!”
“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蛊惑下,轻率亲征瓦剌,酿成‘土木堡之变’!”
“此役,大明军武立国之本!”
“京师三大营,以及数十万京营精锐!”
“以及大批随征勋贵武臣,如英国公张辅、禁军统领樊忠等五十二将——一朝尽丧!”
“当朝皇帝本人被俘!”
高育良语气变得沉痛异常。
“这一战…不仅是军事上的惨败。”
“更是大明帝国中枢武勋力量,被彻底摧毁的转折点!”
“这一战,导致了大明中枢权力结构的剧变!”
“此役之后,武官集团一蹶不振,元气大伤,同时也彻底失去了…与文官集团抗衡的实力。”
“于谦临危受命,加兵部尚书衔,全面领导北京保卫战虽力挽狂澜,成功取胜。”
“但于谦…毕竟是文官!”
“其成功…实则是进一步巩固了文官集团在帝国核心决策层的地位和话语权。”
“从此,文官势力彻底坐大,成为左右朝政的决定性力量。”
“再然后…党争的潘多拉魔盒——被彻底打开!”
“英宗夺门之变复辟后,对拥立景泰帝的以于谦为代表文官集团,进行了残酷清算。”
“这一次清算,彻底开启了明朝中后期残酷党争的序幕。”
“此后,无论嘉靖朝的严嵩父子与徐阶之争。”
“还是万历朝的东林党与齐楚浙党之争。”
“亦或是天启朝的阉党与东林党之争…”
“唉…大明朝堂之上,门户林立,党同伐异,内耗无度。”
“国家大政方针,彻底沦为派系斗争的工具和牺牲品!”
“各部门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国事日非!”
……
“第五点!”
“嘉隆万历,改革夭折,空谈误国,离心离德。”
“张居正是孤勇者,但注定是悲剧的。”
“万历初年,张居正以帝师、首辅之尊,推行‘一条鞭法’等改革。”
“大力整顿吏治,清丈土地,开源节流,一度使明朝呈现出‘万历中兴’的迹象。”
“其勇气、魄力、能力,堪称明代中后期第一能臣!”
高育良对张居正给予了高度评价,但随即语气转为沉重:“但是!”
“人亡政息,导致改革夭折!”
“张居正的改革,严重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尤其是大地主、部分勋贵和保守官僚的根基。”
“再加上其个人作风也过于强势专断,朝野上下内外树敌过多。”
“万历皇帝朱翊钧在张居正生前,对其既敬且畏。”
“死后却在其母李太后及反张势力的影响下,对张居正进行彻底清算。”
“抄家夺谥,子孙流放!”
“其苦心经营的改革成果,几乎尽数废除!”
“这也标志着——明朝最后一次自救努力的——彻底失败!”
“之后,便是万历怠政与无休无止地制衡游戏!”
“清算张居正后,万历皇帝朱翊钧对朝政算是彻底失望。”
“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怠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