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民间故事选集 > 第319章 大哥来接我了

第319章 大哥来接我了(2 / 2)

父亲把烟塞回烟盒,叹了口气:“是啊。后来咱们不还猜么?是不是他爹妈已经……已经重新做人去了,那边就派了个闲着的、又是平辈的来接他?或者,是他爹妈派他哥来的,知道他俩不对付,让他哥来,你公公一烦,说不定就……就肯走了?”

这个猜测,带着一种民间传说式的、不合逻辑却又让人无从反驳的诡异,当时让林静凉了半截。如今,类似的场景在奶奶身上重现。

爷爷和奶奶,感情是极好的。爷爷走得早,奶奶一个人守了几十年,把孩子们拉扯大,从未有过二心。她常对着爷爷的照片说话,年节供奉,从不间断。如果真是“那边”来接引,派爷爷来,是再合理不过。可奶奶此刻的平静,和公公当时的烦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来接的人,似乎也讲究个“对症下药”?

第三天傍晚,奶奶的精神忽然好了些,能靠着枕头坐久一点,还喝了几口林静熬的小米粥。她看着窗外的天色一点点暗下去,暮霭沉下来,院子里的景物变得模糊。

她忽然对守在床边的林静父亲说:“去,把你妹妹他们都叫来,我有话说。”

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人都到齐了,挤在不算宽敞的东屋里。孩子们也被叫了进来,安静地站在大人身后。奶奶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个人的脸,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外孙,重孙……她的眼神依旧是清亮的,甚至比病倒前还要清醒。

她开始交代后事。存款放在哪里,数目多少;哪件首饰留给哪个孙女;老家还有哪些远亲,红白喜事要走动;她走后,不必大操大办,骨灰要和爷爷的埋在一处……条理清晰,安排得当,平静得不像在说自己的身后,倒像在安排一次寻常的远行。

没有人插话,屋里只有奶奶微弱却清晰的声音,和窗外偶尔传来的一两声归巢的鸟叫。

交代完最后一件小事,奶奶似乎耗尽了力气,微微喘息着,靠回枕头上。她闭上眼,休息了片刻,然后又睁开,望向堂屋的方向,嘴角牵起一个极浅的、温柔的弧度。

“你个老东西……”她轻声说,带着嗔怪,又像是松了口气,“这回……可真走了啊。”

她说完这句,眼睛慢慢合上,呼吸变得轻而绵长,像是睡着了。

屋里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几秒钟后,林静的父亲第一个动了,他猛地站起身,几步冲到堂屋。其他人也像是被惊醒,跟着涌了过去。

堂屋里没有开灯,借着东屋透过来的光,能看到那把老旧的藤椅孤零零地摆在窗下。父亲的手有些抖,摸索着按亮了墙上的电灯开关。

昏黄的光线洒下来,照亮了藤椅。椅子上空荡荡的,积着一点肉眼难见的微尘。

就在这时,林静的目光被藤椅坐垫的一道缝隙里,一个微小的反光点吸引住了。那东西半嵌在缝隙里,只露出一点点边缘。她鬼使神差地走过去,俯下身,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把它抠了出来。

冰凉的,沉甸甸的触感。

那是一块老旧的怀表,黄铜表壳已经布满了氧化的斑驳,但依然能看出昔日的精致。表盖上,刻着模糊的缠枝莲纹样。

全家人都围了过来,惊疑不定地看着林静手里的东西。

“这是……”林静的母亲迟疑地开口。

林静的父亲死死盯着那块怀表,嘴唇哆嗦着,好半天,才发出嘶哑的声音:“是爹的……是爹的表……”

他接过怀表,手指颤抖着摩挲着表壳,仿佛要确认它的真实。“爹走的时候……这块表就找不着了……找了多少年……怎么会在这儿?”

奶奶从未提起过这块表。她也从未说过爷爷回来是带着表的。

“打开看看。”不知谁说了一句。

父亲用指甲抠住表盖的边缘,用力一撬。生锈的合页发出“咔”一声轻响,表盖弹开了。

表盘是白色的珐琅质,已经泛黄。黑色的罗马数字。两根纤细的黑色指针,静静地停在一个位置上。

指针指向四点十三分。

屋子里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看着那静止的指针。

“四点多……”林静喃喃道,“爷爷……是下午走的吗?”

父亲缓缓地摇了摇头,眼睛因为惊骇而睁得很大。“不对……爹是凌晨……天快亮的时候没的。”他猛地抬头,看向墙上的电子钟,声音发颤,“奶奶……奶奶是四点十分左右,说‘走了’的……”

一股寒意,无声无息地爬上了每个人的脊背。

这块消失了四十年的怀表,无声无息地出现在这把空置了四十年的藤椅上。它停驻的时刻,不是主人离世的时间,而是……女主人撒手人寰、随他而去的瞬间。

它不是爷爷的计时器。它是奶奶生命终点的确认函。是来自“那边”的,一个确凿无疑的、温柔又残酷的签名。

林静怔怔地看着父亲手中那块静止的怀表,黄铜表壳在昏黄的灯光下,泛着幽暗的光。她想起奶奶最后那句带着笑意的嗔怪——“这回……可真走了啊。”

那不是糊涂,不是幻觉。那是一场跨越了四十年的等待和赴约。

堂屋里寂静无声,只有窗外,夜风吹过老槐树枝叶,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叹息,又像是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