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退婚?废你江山做女帝! > 第56章 胭脂计·点痣扮医女1

第56章 胭脂计·点痣扮医女1(2 / 2)

「来人!」他冷声唤道。

影卫悄无声息地出现。

「传令下去,」萧绝的声音冰冷而决绝,「本王欲广征民间良医,为太医署补充人手,共研医术,造福百姓。若有医术高超、尤其擅长调理疑难杂症者,不论出身,重金礼聘!」

他要借这个机会,引入完全陌生的、与现有利益无关的民间医者,来替他查看身体,同时也搅浑太医署这潭水!

消息很快传出王府,通过官府邸报的形式,发往各地。

一直密切关注外界动向的冷焰,几乎在同一时间,通过新来的医官闲聊,得知了这个消息。

她的眼中,终于掠过一丝志在必得的锐光。

机会,终于成熟了。

她开始秘密筹备。

首先,是身份。一个合适的、经得起查验的民间医女身份。

她通过之前孙医官无意中透露的零星信息,在脑中飞速筛选。最终,她锁定了一个人选——江南某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女医者,姓苏,据说家传医术,尤其擅长针灸和调理,但性格孤僻,深居简出,鲜少与人来往。更重要的是,据孙医官几年前游历时偶然听闻,这位苏姓女医者似乎已于去年病故,但其人并无亲眷,消息并未广泛传开。

就是她了。

冷焰凭借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回忆着所有关于这位苏姓女医者的片段信息,开始在脑中一点点构建起这个新的身份背景、言行习惯、甚至开方用药的特点。

接着,是容貌。她不能再是冷焰。

她找来一些之前素问送来的、无关紧要的药材,利用其汁液,混合着院中泥土灰尘,小心翼翼地调试着。她需要一种能轻微改变肤色、使其看起来略显粗糙暗沉,但又不会引人怀疑的“易容药膏”。

她甚至忍痛拔下了自己几根长发,又从旧衣物上抽出一些细线,尝试着制作一枚小小的、贴在眉心或眼角的假痣——这是改变容貌特征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最后,是知识和能力。她反复回忆、推演着那位苏姓女医可能擅长的病症和用药习惯,确保自己一旦扮演,便能无缝衔接,不露破绽。

这一切,都在极度隐秘的情况下进行。每一次尝试易容,她都会仔细检查院内是否有新的窥探孔洞;每一次调试药膏,她都会将痕迹彻底清理干净。

她就像最耐心的猎人,等待着最佳出击时机。

几天后,时机到了。

朝廷征集民间良医的告示已经贴出,听说已有不少各地医者前来胤都应试。考核的地点,就设在太医署旁的一处官衙内。

而这一天,负责给冷焰送药的医官,在闲聊时无意中提及,今日太医署的几位院判和骨干,包括“高升”的孙医官,都会被召去王府,为王爷进行一次“例行会诊”。显然,萧绝对自己身体的疑虑并未消除,甚至加深了。

这意味着,今天太医署那边主持民间医者考核的,大概率是一些级别较低、不那么精明的太医。

天赐良机!

冷焰不再犹豫。

她借口身体不适,需要休息,早早打发了送药的医官。然后,她紧闭门窗,开始行动。

她用自制的药膏,仔细地涂抹在脸、颈、手等所有会裸露在外的皮肤上,使其呈现出一种常经风霜的、略显暗黄粗糙的质感。她将眉毛描得稍粗一些,眼神刻意调整得沉静甚至略带一丝孤冷。

最后,她将那颗精心制作的小小的、颜色偏深的假痣,贴在了左眼眼角下方。

对镜自照,镜中之人,已然从一个苍白娇弱的王妃,变成了一个容貌平凡、气质沉静、带着几分风尘仆仆和孤傲之色的民间女医。

她换上一套早已准备好的、半旧不新的粗布衣裙,将头发挽成一个最简单不过的圆髻,用一根木簪固定。

现在,只差最后一步——如何离开这座被严密看守的废院?

她早已计划好。

废院虽然看守森严,但并非毫无破绽。这几日的观察,她发现每日午后,会有一辆运送王府废弃杂物的马车,从离废院不远的一处侧门经过。那辆车的车主是个耳朵有点背的老头,因为运送的是垃圾,守卫检查通常比较松懈。

今天,王府大部分注意力都被王爷的“会诊”吸引,侧门的守卫也会比平时松懈。

她计算好时间,悄无声息地来到废院一处偏僻的墙角。这里杂草丛生,堆放了一些破旧的瓦罐,恰好形成了一个视觉死角。

她耐心地等待着。

当时近午後,远处传来那辆破旧马车特有的、吱吱呀呀的车轮声时,她深吸一口气,利用墙角的杂物和一颗歪脖子树,极其敏捷地翻上了墙头!动作轻巧得如同狸猫。

她伏在墙头,看准马车经过墙根、守卫视线被车厢阻挡的那一瞬间,纵身一跃,精准地落入了马车后方堆放的、厚厚的废弃织物之中!

整个过程几乎发生在眨眼之间,没有发出任何大的声响。

马车吱吱呀呀地继续前行,毫无异常地通过了侧门守卫的随意瞥视,缓缓驶出了王府。

冷焰蜷缩在散发着霉味的废弃织物里,心脏因为紧张和兴奋而剧烈跳动着。

成功了!她终于逃出了那座华丽的牢笼!

但她不敢有丝毫松懈。在马车驶离王府范围、进入一条偏僻小巷时,她再次悄无声息地跳下车,迅速闪入巷子深处。

她拉低头上早已准备好的布巾,遮住大半张脸,低着头,混入街上的人流,朝着太医署的方向快步走去。

她的脚步沉稳,背影挺直,眼神沉静而专注,完全融入了胤都街头为生活奔波的人群之中,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来到太医署旁的官衙考核点,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来自各地的医者,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神情倨傲的中年人,也有几个像她一样不起眼的女子。大家排队等待着登记和初步问询。

空气里弥漫着各种草药的气味和一种紧张的期待感。

冷焰——此刻已是来自江南的苏姓女医,默默排在队伍末尾,低眉顺眼,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考核似乎分为几轮,先是简单的登记来历和擅长科目,然后是笔试,接着是辨认药材,最后似乎还有现场诊脉的环节。

队伍缓慢前进。

终于轮到她。

负责登记的小吏头也不抬:「姓名,籍贯,擅长何科?」

「民女苏芷,江南道临州人士。」冷焰的声音刻意压得低沉平缓,带着一点模仿来的江南口音,「擅长针灸及内科调理。」

小吏潦草地记下,递给她一个号牌:「去那边等着笔试。」

「多谢大人。」冷焰接过号牌,恭敬地行了一礼,退到一旁。

笔试的题目并不算太难,多是一些基础的医理药性知识。这对熟读无数医典毒经的冷焰来说,轻而易举。她谨慎地控制着答题的深度和角度,模仿着一位家传渊源但偏重实践的女医者可能有的思路和笔触,既不出挑,也不落后。

笔试通过后,是辨认药材。

长桌上摆放着数十种药材,有的常见,有的冷僻。考官会随机指出几种,要求说出其名称、性味、归经和主要功效。

这对冷焰更是毫无难度。她甚至能准确说出其中几味冷僻药材的不同产地和细微药效差别,让那原本有些漫不经心的考官忍不住多看了她两眼。

「嗯,基础还算扎实。」考官点点头,在她名字后面画了个圈。

最后一关,是现场诊脉。

考核官是太医署的一位刘太医,资历颇老,但似乎不得志,脸色有些不耐烦。他面前坐着一位由官府找来的、自称“近日颇感不适”的老仆。

应试者需依次上前为其诊脉,说出所诊得的脉象及判断,再由刘太医点评。

前面几人,有的诊得模糊,有的判断失误,被刘太医毫不客气地训斥得面红耳赤。

轮到冷焰。

她净手上前,伸出三指,轻轻搭在老仆的腕间。屏息凝神,细细体会。

指下脉象沉细而略数,重按无力。她又观察了那老仆的面色,略显萎黄,舌苔薄白。

「请问老人家,近日是否食欲不振,饭后腹胀,夜间睡眠不安,易惊醒?」她轻声问道。

老仆连连点头:「正是正是!姑娘说得一点不差!」

冷焰心中已有判断,收回手,对刘太医恭敬道:「刘大人,民女所诊,此乃脾虚湿困之象。脾失健运,故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血不养心,故夜寐不安。脉沉细主里虚,略数为有虚热,重按无力乃气虚之征。」

刘太医原本耷拉着的眼皮抬了起来,仔细打量了她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女子看起来平平无奇,没想到诊脉精准,辨证清晰,言辞也颇为得体。

「嗯,」他难得没有挑刺,点了点头,「判断尚可。方剂当如何?」

「民女以为,当以健脾益气、化湿和胃为主。可参考参苓白术散加减。」冷焰从容应答。

刘太医又追问了几个关于用药剂量和加减的问题,冷焰都对答如流,既显功底,又不张扬。

「好了,你下去吧。」刘太医挥挥手,在她名字上又画了一个圈,这次圈的更圆了些。

所有考核结束,通过者被召集在一起,听候宣布结果。

大部分人都面露紧张。只有冷焰,低眉顺眼地站在角落,心中平静无波。她知道自己一定能过,而且会以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通过——足够引起注意,又不至于太过耀眼。

果然,当吏员念出通过者名单时,「苏芷」的名字赫然在列。此次招募民间医者共计十人,她排在第六。

「尔等既通过考核,即日起便算太医署暂聘之人。」一名吏员高声宣布,「即刻办理入署文书,领取号服腰牌。明日卯时,准时到此点卯,听候差遣!若有延误怠慢,严惩不贷!」

「是!」众人齐声应道。

冷焰随着众人,办理了简单的手续,领到了一套灰色的、质地粗糙的医女服饰和一枚代表临时身份的木质腰牌。

摸着那冰凉的腰牌,看着上面刻着的“太医署临时医女·苏芷”几个字,冷焰的嘴角,在她自己都无法察觉的情况下,极轻微地勾起了一瞬。

第一步,成了。

她成功地将自己,送到了萧绝的眼皮子底下。

而此刻的萧绝,刚刚结束了那场兴师动众、却毫无结果的“太医会诊”。

听着那群太医依旧是“肝火亢盛”、“忧思劳碌”、“需静养”的老生常谈,他心中的烦躁和疑虑不减反增。

他挥退了所有太医,独自坐在空旷的书房里,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枚玄铁扳指,眼神阴鸷。

广征民间良医的告示已经发出,鱼儿,应该很快就会上钩了。

他倒要看看,这潭水底下,究竟藏着多少牛鬼蛇神。

而那个被他困在废院里的女人,突然断了孙杞这条线,此刻又在做些什么呢?

他忽然很想看看她此刻的表情。

「来人,」他沉声吩咐,「摆驾,去废院。」

他要去看看,他的王妃,是否依旧在那方寸之地,安然地“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