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实行当天,效率提升明显。错误减少,材料浪费下降。外国技师开始主动教徒弟本地话,工地上有了笑声。
三个月后,南港新码头落成。
石砌堤岸延伸入海,十座泊位整齐排列。浮标系绳随波轻晃,吊车臂高高耸立。首批十艘商船缓缓靠岸,甲板上堆满香料桶与染布卷。
启用当日,艾琳携莱昂与卡兰共登高台。台下人群涌动,百姓自发前来观礼。
“我们决定,从此港进出的所有商品,王室抽取利润的三成,全部用于平民技校建设。”艾琳宣布。
台下爆发出欢呼。几个孩子跑上前,用捡来的贝壳在沙滩上拼出两个大字:通途。
卡兰看着那两个字,久久未语。他转向艾琳:“我们愿意增加援助规模。不只是港口,还有灌溉系统、织机改良、航海星图共享。”
艾琳点头:“明天就签备忘录。”
仪式结束后,莱昂仍留在营地巡视。他检查岗哨位置,确认夜间照明布置,又查看备用武器库锁具是否完好。
艾琳独自站在码头尽头。海风吹起她的披风,远处一艘商船正升起帆。
卡兰走来,站在她身边。
“你不怕吗?”他问,“这么快就把命脉交出去?”
“不是交出去。”她说,“是拉进来。他们赚了钱,就不会想毁掉这条路。”
卡兰笑了笑,没再说话。
当晚,两国联合举办“技艺互鉴周”。展馆设在原陶坊旧址,展出融合两地工艺的陶器、织锦与测量仪器。市民凭券入场,每日限流三千人。
市集随之兴起。跨境货栈一家接一家开张。南洋果干、香树脂、贝壳饰品摆满货架。本地彩陶、铁钉、麻布也出现在异国商人摊位上。
酒馆里,两个搬运工坐下吃饭。
“听说新港招装卸工?”
“招,日结,包饭。还要识字,会记账优先。”
“那我去报名。我儿子刚从技校回来,教了我写字。”
“这日子……还能再往上走。”
王都之外,质疑声仍在。几名贵族私下聚会,称此举“媚外失权”,扬言要上书劝谏。
艾琳未作回应。她在港口办公室墙上挂了一张新地图。上面用红线标出十二条待建商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国度。
第四个月,第一艘满载返程的商船抵达。货舱里装着南洋药材、热带木材和彩色玻璃。报税单显示,纯利润达预期的百分之一百二十。
工部连夜核算数据,呈报内阁。财政大臣看完报表,默默盖上了章。
第五个月初,卡兰带来第二份合作计划书。内容包括共建海上灯塔网络、互派学徒交流、开放双边货币兑换机制。
签字仪式安排在新港仓库改建的会议厅。阳光透过高窗照进来,落在长桌上。
艾琳翻开文件第一页,提笔准备签名。
钢笔尖触到纸面时,墨水突然断流。
她皱眉,轻甩笔杆。
一滴墨落在“第七条:安全协作机制”下方,缓缓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