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官喘着气站在门口,火漆信还沾着露水。艾琳没有接,只说了一个字:“念。”
“第一批商队……昨夜在雾岛湾北岸遭拦截。货物被劫走三成,护航队两人受伤,无人死亡。”
殿内一片静。莱昂的手按上剑柄,指节发白。艾琳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雾岛湾的标记。
“不是流寇。”她说,“他们专挑贴有南洋语标签的货箱拿走,其他没动。”
莱昂皱眉:“有人提前知道路线?”
“或者,知道我们要和谁合作。”艾琳转身,对门外守卫下令,“封锁消息。所有知情者不得出宫门一步。”
她坐回案前,提笔写信。墨迹未干,信纸被卷起,封入铜管。她交给莱昂。
“你亲自带人,护送第二批物资出发。带上这封信,交给卡兰。”
莱昂接过铜管:“如果他们怀疑我们保不住商路?”
“那就让他们看到,我们不但要走这条路,还要修得更宽。”
半个时辰后,王都东门开启。一支小队悄然离城,马蹄裹布,不鸣铃铛。莱昂骑在最前,腰间挂着铜管。
三日后,南方烟尘扬起。新兴国家使者车队缓缓驶入平原。艾琳率礼官迎至十里外。
卡兰走下车驾,目光扫过整齐列队的仪仗,又看向艾琳身后空着的位置——那是为商队准备的通行旗杆,此刻已立起,旗面崭新。
“贵国效率惊人。”他说。
“我们从不等风来。”艾琳微笑,“请随我入城。”
车队行进途中,百姓夹道观望。孩童举着画了船模的纸片,老人指着新建的驿站墙基议论。卡兰掀开车帘,一路沉默。
入宫后,艾琳未急于谈协议。她带卡兰去了西岭。
技学堂里,年轻学徒正用新式工具组装折叠犁。一名外国技师站在旁边,手把手教本地工匠调整铰链角度。铁锤敲打声此起彼伏。
“这是你们自己设计的?”卡兰问。
“图纸出自一个十七岁的女孩。”艾琳说,“她父亲是种地的。”
接着他们走进造船坊。浅水货船模型摆在中央,主匠当场拆解船体,展示如何在三天内完成装卸与运输。
最后,老铁匠上前,双手捧着一把短刀复制品。刀柄刻着两行字:本地语与南洋通用语并列。
“这是我们回赠的礼物。”艾琳说,“原版挂在王宫外厅,叫‘民造之光’。”
卡兰接过刀,指尖抚过刻痕。他抬头看艾琳:“你们想让我们做什么?”
“共建港口。”她说,“南港现有码头只能停靠五艘船。我们要建一座能同时容纳十艘远洋商船的新港。你们出技术,我们出人力和材料。”
卡兰沉吟片刻:“我可以派十名工程师先来做评估。”
“不必评估。”艾琳转身,从随从手中取来一份图纸,“施工图已经画好。地基今日上午动工。如果你愿意,现在就可以签字。”
卡兰笑了。他取出随身印章,在合作协议上按下红印。
工程开始后,问题很快出现。本地工人不熟悉新式建材,砖石切割失误频繁,木料拼接错位。第一周损耗率高达四成。
工部官员连夜上报,称进度滞后,建议暂停施工,重新培训。
艾琳赶到工地时,天刚亮。她没说话,只是蹲下身,拿起一块废料,比对标准尺寸。
“找十个最有经验的工匠。”她下令,“再挑十个学得最快的年轻人。每组配一名外国技师,三人一组,责任到人。每道工序完成后,三人共同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