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商和船主对视一眼,同时起身。货栈掌柜犹豫两秒,也站起来。
“我们签。”香料商说。
“我们也签。”船主跟着说。
艾琳示意书记官递上协议。三人分别签字按印。其他人见状,纷纷上前索要副本。
会议持续到午后。问题一个个提出来,又被一个个解决。有人问外商违约怎么办,艾琳说设立商评庭,依合同判决;有人担心资金周转难,莱昂提议设立短期贴息贷款,专供出口商户。
说到最后,连最初最沉默的人都开了口。一个年轻商人问:“以后还能这样直接说话吗?不用层层上报?”
艾琳说:“每月一次例会。你们提问题,我们当场回应。不行再改。”
那人点点头,脸上露出笑。
太阳偏西时,会议结束。书记官收走所有文件,商人代表陆续离开。艾琳收拾桌上的册子,发现那束野花的一片花瓣掉了,落在协议签名处。
她没捡,只是轻轻吹掉。
莱昂站在门口等她。两人一起走出政务厅。长廊里光线昏黄,风吹动檐下的铜铃。
“你说得对。”艾琳边走边说,“光有善意不够,得让人看见退路。”
莱昂点头:“但他们也看见了前途。”
前方花园入口处立着一块木牌,上面画着新渠路线图。艾琳停下脚步,手指沿着线路划过去。
“明天要去北原乡见第一批报名的农户。”她说,“你去吗?”
“去。”
“不用穿官服。”
“我不打算穿。”
她笑了笑,把册子夹好。风大了些,吹起她的发丝。莱昂抬手扶了下被风吹歪的图纸。
图纸一角翻起来,露出背面一行小字:**试点期三年,亏损由专项基金补,收益归农户七成。**
两人并肩往花园深处走了几步。树影落在地上,随着风晃动。他们的脚步节奏一致,没有刻意调整,却自然同步。
艾琳伸手拨开挡路的树枝。枝叶弹回时刮到了莱昂的手背,留下一道浅痕。
他没躲,也没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