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
“家住何处?”
“河口新城南街第三户。”
考官记下名字,递给艾琳。她看了一眼,没有说话,只是将名字圈了起来。
日头渐高,策论问答持续进行。越来越多的应试者展现出真实才干。有人提出用水车代替人力灌溉的构想;有人设计了一套村级账目公开办法,防止贪污;还有位老匠人建议将废弃矿坑改造成储水池,解决旱季用水问题。
这些想法有的粗糙,有的不够完善,但都有现实基础。考官们不再轻易打分,而是认真记录,反复追问可行性。
与此同时,舞弊迹象仍未断绝。一名应试者的答卷与三天前另一人的高度相似,仅改动几处措辞。艾琳下令调取两人笔迹样本,交由文书比对。结果证实确为同一人所写。两人均被取消资格,并列入黑名单。
她回到高台旁的案前坐下,翻开当日记录册。风从广场吹过,拂动那面蓝底银字的选贤令旗。旗面展开,清晰可见“唯才是举,不论出身”八个大字。
她翻到第一页,上面写着应试者甲的名字和评价:“军事实务经验丰富,方案具可操作性,建议进入第三轮。”
第二页是应试者乙:“经济思路新颖,打破陈规,具备治理潜力,建议重点考察。”
第三页是那个叫李昭的年轻人:“基层经验扎实,关注法律落地,表达清晰,建议优先考虑。”
她继续往下看。突然,一页记录引起她的注意。一名被淘汰的应试者在申诉栏写下:“我父亲是鹰嘴隘前任村正,为何不能通融?”旁边还画了个家族印记。
艾琳合上册子,抬头看向考场入口。那里站着两个身穿便服的男子,正低声与一名登记官说话。其中一人袖口露出半截绣金线的布料,那是鹰嘴隘豪族才有的纹样。
她站起身,走到主考官身边,轻声说:“今晚加派巡逻,所有淘汰者名单封存,任何人不得私自接触。”
“是。”
“另外,从明天起,每场考核结束后,答卷全部密封入库,由三人联签才能开启。”
主考官点头记下。
太阳西斜,第一日策论问答结束。应试者陆续离场。有人满脸喜色,有人低头不语。考官们开始整理材料,准备明日流程。
艾琳没有离开。她坐在高台侧边的案前,手里拿着最新一份记录。风再次吹起选贤令旗,拍打在旗杆上发出啪啪声响。
她翻开下一页,看到一个名字后面标注:“答题时间过短,疑为代笔,待查。”
她用笔在名字上画了个圈。
笔尖顿了一下。
她抬头望向远处,考场尽头,一道人影正悄悄靠近存放答卷的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