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转向李三:“每五日一次无声演练。所有人依手势行动,不得出声。第一日由我领示,第二日起分组轮练。”
没人反对。有人低头搓手,有人轻轻点头。一名曾误触铃架的老汉走到她面前,低头不语,良久说了句:“该罚。”
艾琳摇头:“不必。记住就好。”
黄昏时分,她让人在焦土前点燃一支松脂火把。火焰跳动,映出烧塌的屋基轮廓。老猎户站在人群后,抽着旱烟,没走近。
艾琳没叫他。她只是举起火把,照向那根斜插在地的断梁。
“这里曾住着陈家三代人。”她说,“去年海盗来时,他们没能跑出去。现在我们有了墙,有了哨,有了火盆和信号。但我们筑墙,不是为了把自己关起来,是为了守住还能回来的地方。”
她放下火把,从怀中取出一本薄册。“从今晚开始,每周由一户人家讲一段过去的事——谁家祖辈开荒,谁家孩子第一次学会犁田,谁记得这村最早的一口井在哪。这些话,要记下来,存进地下仓库。”
人群静默。远处一只狗吠了两声。
第二天清晨,文书送来第一份口述稿。是磨坊张氏写的,讲她父亲如何用一副旧磨盘换回三袋麦种。艾琳看了一遍,在末尾签下见证人姓名,交还誊抄。
第三日,北巷值哨发现山间有异鸟群飞,立即上报。经查为雷雨前兆,非人为踪迹。艾琳在晨会记录上加注一条:“鸟兽反常亦需报。”
第五日,无声演练开始。艾琳站在场中,双手比划,示意警戒、集结、撤退。众人依令而动,动作整齐。赵二河在哨塔上看着,嘴角微动。
第七日,李三带来消息:统储仓粮食消耗比预估慢两成,因各家主动减量。伤员恢复进度加快,三人已可参与轻务。
艾琳翻开《家园录》初稿,已有六户讲述被录入。她用炭笔在页眉写下一行小字:“防御不止于墙,更在于心之所系。”
当夜暴雨突至。闪电划破天际,照亮议事屋前的石阶。艾琳仍在原地站立,披着蓑衣,手里握着刚收到的北坡签录。纸上墨迹未干,写着“无异状”。
李三送来热汤,放在案侧,低声说:“你该歇了。”
她没回答。
赵二河从主哨塔下来,经过石阶,抬头看她一眼,对身旁值哨者说:“她不动,我们就不关灯。”
更深人静,全村灯火次第熄灭。唯有议事屋前那盏油灯始终亮着,灯罩被雨水打得微微颤动。
艾琳的手缓缓翻过一页《家园录》,指尖停在最新一行字上。
屋檐滴水落下,砸在石阶边缘,溅起细小的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