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退场(1 / 2)

滔滔浊浪,如同一头发了狂的黄龙,在汴梁城肆虐。

曾经象征着大周无上权威的皇宫大内,如今只剩下一片断壁残垣,在浑黄的河水中若隐若现。

无数精美的琉璃瓦片,混杂着工坊中尚未冷却的焦黑残骸,在漩涡中打着转,最终被无情地冲向远方。

哀鸿遍野,生灵涂炭。

黄河改道,大水肆虐。

不仅是汴梁,就连下游的数个州府亦未能幸免。

千里沃野化为泽国,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

大周的中枢,连同它那不可一世的傲慢与贪婪,在这一日之间,尽数付诸东流。

消息传开,天下皆惊。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地方豪强,或是还在犹豫是否起义的流民首领,经历最初的错愕后,无不升起野心。

大周已死,吾可取而代之。

一时间,中原大地,烽烟四起。

山东、河北、荆襄、川蜀......

无数支打着各种旗号的义军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或是占据州县,自立为王;或是聚啸山林,打家劫舍。

就连朝廷残存的那些边军将领,也纷纷拥兵自重,或是投靠一方,或是割据自立。

整个天下,彻底陷入了一片混乱无序当中。

......

应天府,吴国公府。

朱元璋站在高楼上,遥望北方,神情凝重。

“天罚......”

口中轻声呢喃,眼里却没多少幸灾乐祸,反而多了些许忌惮警醒。

“格物之术,利国利民,亦可毁天灭地。”

“大周之亡,非亡于外敌,实亡于自身之贪欲与狂妄。”

李善长立于其后,轻摇羽扇,叹道:

“上位所言极是。”

“王楷倒行逆施、不知悔改,终至身死族灭,遗臭万年。”

“此乃前车之鉴,我等当引以为戒。”

朱元璋微微颔首,转身看向身后一路追随他至今的兄弟。

“汴梁虽毁,但朝廷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各地的残兵败将,还有那些盘踞一方的世家大族,都不是省油的灯。”

“如今这天下,就像是一块烂肉,引来了无数苍蝇。”

“咱们若是不想被这乱世裹挟,就得沉住气,稳住脚跟。”

他目光如炬,声音沉稳有力。

“传令下去!”

“全军上下,严守疆界,不得擅自出击,亦不得接纳来历不明的溃兵。”

“墨矩先生那边,要什么给什么,全力支持学宫弟子的试验。”

“咱们不急着去争那所谓的天下正统,先把这应天府的一亩三分地种好。”

“等到这天下人都打得头破血流,精疲力竭之时,才是咱们出手收拾残局的时候!”

“是!”

众将齐声应诺。

在朱元璋的严令下,应天府上下在这纷乱世道里难得安稳下来。

虽然外界惊涛骇浪,内部却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与祥和。

有了燕山学宫的技术支持,再加上朱元璋的全力推广。

第一座正式的火力发电厂拔地而起,运输到各个紧要地方。

工厂、电报、王府......

百姓安居乐业,商贾往来不绝。

应天府,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这乱世中汲取着养分。

日日新,月月异。

......

黄河下游,一片泽国。

浑浊的洪水虽然已经在两岸形成了新的河道,但大片被淹没的土地依旧泥泞不堪。

无数灾民拖家带口,在泥水中艰难跋涉,寻找着一线生机。

天空中,乌云密布,暴雨如注。

忽有一道青光自云端垂落,化作一层淡淡的光幕,将即将决堤的几处险要地段笼罩其中。

暴雨倾盆,落在光幕上。

却如雨打荷叶,纷纷滑落,无法渗透分毫。

原本摇摇欲坠的堤岸,在这股无形力量的加持下,居然奇迹般的稳住。

“这......”

堤岸上的灾民见状,纷纷跪倒在泥水中,向着天空叩首膜拜。

云端之上,萨守坚收回法诀,面色微白。

他虽然多年前就是已经是四境的修为,但以一人之力,对抗眼下这般天灾,同样是消耗巨大。

“够了。”

一旁的清风轻叹一声,抬手打出一道清气,没入萨守坚体内,助其恢复元气。

“这黄河改道,虽是意外,但也是大势所趋,不是常人所能逆转。”

“你我能做的,也不过是暂缓其势,多救些百姓罢了。”

萨守坚缓缓睁开双眼,看着下方那一张张劫后余生的面孔,眼中露出几分悲悯。

“我知天数难违。”

“但恩师曾言,修道之人,当有恻隐之心。”

“眼见生灵涂炭,贫道实在无法袖手旁观。”

清风微微颔首,并未责怪。

他转头看向另一侧,那里站着林朝英与金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