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 > 第182章 ~琉璃镜照人心计,漕运策定商疆

第182章 ~琉璃镜照人心计,漕运策定商疆(1 / 2)

暮春的风带着紫藤萝的甜香,漫过永宁侯府的抄手游廊,将揽月轩窗纸上的竹影吹得轻轻摇晃。沈清辞斜倚在铺着软垫的贵妃榻上,指尖捏着支狼毫笔,正对着桌上摊开的账册勾勾画画——那本《新式账册范例》被她改得密密麻麻,连页脚都缀满了小巧的批注,墨香混着淡淡的松烟味,倒比熏香更让人提神。

“小姐,您这笔都快蘸秃了,再写下去,怕是要把纸都戳破啦!”云袖端着一碟冰镇杏仁酪进来,见自家小姐眼都不眨地盯着那些数字,忍不住打趣,“前儿个账房刘先生还说,您这账册改得比话本还勾人,他那几个徒弟天天追着要复刻版,说学会了能少熬十年夜。”

沈清辞抬眼,眼底带着点熬夜后的水光,嘴角却弯起个狡黠的笑:“话本哪有这东西实在?你想想,往后铺子里的进出货、田庄的收成交割,一翻开账册,赚了多少亏了多少,明明白白跟镜子似的,这不比看才子佳人哭哭啼啼痛快?”

她穿越到这侯府三年,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知临摹字帖的娇弱千金。凭着现代的会计知识和商业思维,她先是盘活了侯府濒临倒闭的三家绸缎庄,又开了家新式香粉铺,如今连京城里的老商户都得喊她一声“沈小东家”。这改良账册不过是第一步,她心里还藏着更大的算盘——要让这古代的商业体系,也尝尝“标准化管理”的甜头。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咚咚咚”的急促脚步声,伴随着少年郎爽朗又带点咋咋呼呼的笑声:“清辞妹妹!快出来接宝贝!”

沈清辞手一抖,笔尖在账册上点了个墨点,无奈地摇了摇头:“得,这混世魔王又来了。”

话音刚落,赵云霆就掀帘而入,一身月白锦袍上沾着点尘土,显然是刚从城外赛马回来。他手里捧着个描金锦盒,献宝似的往桌上一拍,眼睛亮得像藏了两颗星星:“你瞧!西域进贡的琉璃镜,比咱们这儿的铜镜清楚十倍,连你眉毛上的绒毛都能照见——哎,你这账册上怎么多了个墨点?莫不是想我想得走神了?”

“少往自己脸上贴金。”沈清辞白了他一眼,伸手打开锦盒。里面果然躺着一面圆形琉璃镜,镜面光滑透亮,边缘镶嵌着细碎的红宝石,照得人眉眼分明,比府里那面模糊的银镜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云袖凑过去惊呼:“我的天!这镜子也太神了!小姐,您照照,连您鬓角那朵珠花的纹路都看得清清楚楚!”

沈清辞拿着镜子照了照,心里忍不住腹诽:这要是放在现代,也就是个几十块钱的化妆镜,可在这儿竟成了稀世珍宝。不过赵云霆这份心意倒是难得,知道她不爱那些华而不实的首饰,专挑这些新鲜玩意儿送。

“不错,算你有眼光。”沈清辞随口夸赞了一句,把镜子放回锦盒。

赵云霆立刻眉开眼笑,凑到她身边,探头去看桌上的账册:“听说你最近成了京城里的‘女财神’?我爹说,你把侯府那几家快倒闭的绸缎庄,做得比前门大街的老字号还红火,是不是真的?”

这话倒不算夸张。沈清辞接手绸缎庄后,先是改良了染料配方,推出了几款不易褪色的“浣溪纱”,又搞了个“会员制”——累计消费满百两就送刺绣荷包,常客还能优先挑选新花色,甚至在铺子后院设了个茶座,让夫人小姐们挑布料时能喝杯凉茶歇歇脚。这么一番操作下来,原本门可罗雀的绸缎庄,如今天天排着长队,连宫里的嬷嬷都悄悄派人来订货。

“不过是些小打小闹。”沈清辞谦虚了一句,话锋一转,“对了,你爹是不是在愁江南漕运的事?我听我爹说,英国公府的漕运线路,最近总被水匪骚扰,丢了好几船货,官府围剿了好几次都没用。”

赵云霆脸上的笑容瞬间垮了下来,叹了口气:“可不是嘛!那些水匪跟泥鳅似的,官府来了就跑,官府走了又出来,专挑夜里劫船。我爹都快愁白头发了,这漕运要是断了,咱们府里在江南的粮庄、药铺都得受影响,连京城里的粮价都得跟着涨。”

沈清辞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眼底闪过一丝思索。漕运在古代可是命脉级别的运输渠道,粮食、布匹、药材大多靠漕运周转,英国公府的线路受阻,不仅影响自家,还会波及上下游无数商户。这事儿要是解决好了,不仅能卖英国公府一个大人情,还能趁机把她的商业版图拓展到江南——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

“水匪难剿,无非是两个原因。”沈清辞缓缓说道,“一是漕运线路太长,官府人手不足,顾此失彼;二是水匪熟悉水域,打一枪换一炮,没什么后顾之忧。想要彻底解决,得用‘釜底抽薪’的法子,不能光靠硬拼。”

赵云霆眼睛一亮,立刻凑得更近了,鼻尖都快碰到她的账册:“清辞妹妹,你是不是有主意了?快说说!只要能搞定那些水匪,你让我做什么都行——哪怕让我天天给你端茶倒水、抄账册都成!”

“抄账册就不必了,你那字跟狗爬似的,抄了也是添乱。”沈清辞故意逗他,见他急得抓耳挠腮,才忍着笑继续说,“第一步,联合江南商户组建‘商船护卫队’。那些商户都靠漕运吃饭,肯定愿意出钱出力。护卫队的人从退伍老兵里挑,他们身手好、懂章法,比普通护院管用多了,再配上几艘快船,沿途巡逻,水匪自然不敢轻易下手。”

“第二步,在漕运沿线设‘烽火驿站’。每个驿站相隔五十里,派专人值守,一旦发现水匪,立刻点燃烽火,附近的护卫队和官府就能及时赶来,形成合围。这样一来,水匪就算想跑,也跑不掉。”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搞‘漕运保险’。”沈清辞抛出一个新鲜词。

赵云霆和云袖都愣住了,异口同声地问:“保险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商户们每年拿出一点钱,交给一个专门的机构保管。”沈清辞耐心解释,“如果商船遇到水匪,货物受损或者船只被毁,这个机构就按损失比例赔偿。这样一来,就算出了意外,商户也不会血本无归,心里有底,自然更愿意走这条漕运线。”

赵云霆听得眼睛都直了,拍着大腿道:“妙!太妙了!清辞妹妹,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法子既解决了安保,又安抚了商户,简直是一举两得!”

“别光顾着夸,这事儿做起来可不简单。”沈清辞提醒道,“组建护卫队要人手要钱,设驿站要官府批准,保险机构更是新鲜事物,得让商户们相信咱们不会卷钱跑路。英国公府作为牵头人,得拿出足够的诚意——比如先垫一笔保证金,再请几位德高望重的商户当监事,账目公开透明,这样大家才肯放心参与。”

赵云霆立刻道:“诚意没问题!我爹最讲义气,保证金咱们府里来出!人手的话,我爹认识不少退伍的禁卫军,身手都是顶顶好的。官府那边,我爹去跟顺天府尹打个招呼,肯定能批!”

他说着就要往外跑,被沈清辞一把拉住:“急什么?你先回去跟你爹把细节捋清楚。比如护卫队的薪资怎么算、驿站的值守规矩是什么、保险金的比例定多少,这些都得写进章程里,免得日后扯皮。”

“对对对,还是你想得周到!”赵云霆挠了挠头,脸上满是敬佩,“清辞妹妹,有你在,这事儿肯定能成!等办成了,我请你去醉仙楼吃最好的烤鸭,还要给你买十面琉璃镜,让你摆满整个揽月轩!”

沈清辞被他逗笑了:“谁要十面琉璃镜?你还是把钱省下来,给护卫队多添几杆长枪吧。”

赵云霆嘿嘿一笑,又说了几句贴心话,才风风火火地走了。云袖看着他的背影,笑着说道:“小姐,赵世子对您可真信服,您说东他不往西,比府里的二公子还听话。”

“他呀,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耳根子软,又护短。”沈清辞拿起桌上的琉璃镜,照了照自己的眉眼,嘴角噙着笑意,“不过他这人虽然看着不靠谱,做起事来倒还算利落。有英国公府牵头,这漕运策就算成了一半。”

她心里清楚,这不仅仅是帮英国公府解决麻烦,更是她拓展商业版图的绝佳机会。一旦保险机构和护卫队建立起来,她就能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的新式账册推广给江南的商户——毕竟,要算保险金、核损失,没有清晰的账目可不行。到时候,侯府的产业能更上一层楼,她自己悄悄创办的香粉铺、胭脂坊,也能借着漕运线路,把生意做到江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