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顺着“龙脉”修路(1 / 2)

第324章:顺着“龙脉”修路,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方案

林默的声音在会议室里落下,不响,却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激起的涟漪瞬间扩散至每个人的心底。

“我们不是要去征服沙漠。”

“我们,是去顺应它。”

这句话,仿佛带着某种奇异的魔力,让整个房间的空气都为之一变。之前那种被无解难题压迫到近乎窒息的沉重感,倏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通透。

那位在西部干了一辈子地质工作、刚刚还满脸绝望的老工程师王教授,此刻正死死地盯着桌上那张古旧的图纸,浑浊的老眼里,迸发出一种近乎贪婪的光。他戴着老花镜的脸几乎要贴到图纸上,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小心翼翼地,却又带着一种朝圣般的虔诚,抚过那条被楚天雄标注为“暗河”的主脉。

“没错……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喃喃自语,声音嘶哑,与其说是在对众人解释,不如说是在宣泄压抑了半生的困惑与激动,“我早年跟着勘探队进过沙漠,有一次差点迷路,走到一处叫‘黑风口’的地方。那里的沙子流得特别快,像水一样,但唯独有一条线上的沙丘,几十年了,位置几乎没怎么变过。我们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归结于风道奇特……现在我明白了,原来那

他抬起头,通红的眼睛看向林默,眼神里再无半分对年轻官员的敷衍,而是充满了对同道中人的敬意与狂热:“林主任,有了这张图,就等于有了这片沙漠的‘骨架图’!我们之前,是在给一个巨人做皮肉手术,自然处处受挫。现在,我们直接找到了他的脊椎骨!顺着脊椎走,风沙再大,也只是皮肉之苦,动摇不了根本!”

会议室里,像是被点燃了一堆干柴。

苏曼团队里那几位原本已经心如死灰的工程师,此刻也全都围了上来。一个负责结构力学的年轻博士,一把抢过旁边同事的计算器,手指在上面按得噼啪作响,嘴里念念有词:“如果地基稳定性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就不需要用昂贵的化学固沙剂进行大面积覆盖。只需要沿着‘龙脉’走向,进行深度打桩,将路基直接固定在百米之下的古河床沉积层上……我的天,光是地基部分的成本,至少能节省百分之四十!不,百分之五十!”

另一位负责材料学的专家,也激动地推了推眼镜:“而且,稳定的地基意味着我们可以采用分段预制、快速拼接的施工方案。对材料耐高温和抗低温的要求也随之降低,我们可以把更多的预算,投入到路面本身的复合材料研发上。杜邦那个老家伙不是说要‘分子层面固化’吗?给他钱,让他做!现在我们有底气了!”

整个会议室的语境,在短短几分钟内,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不可能”,变成了“完全可能”。

“无底洞”,变成了“成本可控”。

“挑战神明”,变成了“顺天应时”。

马卫民站在门口,端着那个把自己烫红了手的搪瓷缸,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灯泡。他看着会议室里那群前一秒还愁云惨淡、下一秒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的专家教授,再看看那个站在地图前,神色平静,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年轻主任,脑子里一片空白。

他不懂什么叫“龙脉”,也不懂什么叫“古河床”,但他看懂了一件事。

林主任,用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寄来的破旧卷轴,把一群国内外的顶尖大脑,给盘活了。

苏曼没有加入他们的讨论。她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她的目光从那张古老的图纸,移到那群状若疯魔的工程师身上,最后,落回到林默的侧脸上。

这个男人,正低着头,认真地听着专家们的讨论,时不时地,会用铅笔在硫酸纸上记下几个关键数据。阳光从窗外斜斜地照进来,在他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轮廓,那副黑框眼镜的镜片,偶尔会反射出图纸上那些蓝色线条的微光。

苏曼的心,莫名地漏跳了一拍。

但旋即,那份属于商业女王的绝对理智,便重新占据了高地。她脑中那台超级计算机已经完成了重启,并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算法疯狂运转。

她想的不是什么“东方智慧”,也不是什么“天人合一”。

她想的是,楚天雄的这张图,等于直接废掉了贝克特公司那套价值三百万美元的风险评估报告。它把一个“高风险、超高投入、低确定性”的项目,变成了一个“中风险、高投入、高确定性”的项目。风险等级的下降,意味着融资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后续资本的进入门槛变低,意味着她手里那“百分之三十优先分红权”的含金量,在一瞬间,至少翻了一倍。

这个林默,他不是在变魔术。他是在炼金。

他能把别人眼中的嘲讽,炼成商业情报;能把一个故纸堆里的传奇人物,炼成破局的关键;能把一张看似“不科学”的古老图纸,炼成能让资本市场为之疯狂的、实实在在的利润预期。

他哪里是在修路,他分明是在用权力、智慧和人脉,搭建一台史无前例的印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