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 > 第292章 京城震动,竟有人敢谋害国家部委干部!

第292章 京城震动,竟有人敢谋害国家部委干部!(1 / 2)

第292章:京城震动,竟有人敢谋害国家部委干部!

京城,秋意正浓。

国家发改委的大楼里,中央空调送出的暖风,依然驱不散清晨那一丝浸入骨髓的凉。

区域经济发展司副司长钱博的办公室,电话从早上八点半开始,就一直无人接听。起初,秘书小王并没在意,钱副司长偶尔会晚到,或者直接去了别的部委开会。

但当一份标着“加急·绝密”字样的红色传真件,从司长丁学森的办公室里被送出来,直接送往中枢机构时,整层楼的空气似乎都凝滞了。

丁学森的办公室,门紧紧关着。

这位平日里总是笑呵呵,见谁都点头,以一手“和稀泥”的太极功夫闻名于发改委的“笑面虎”,此刻正站在窗前,一动不动。他没有看窗外长安街上川流不息的车河,目光的焦点,落在玻璃上自己那张模糊不清的倒影上。

桌上,那杯泡了半小时的龙井,一口未动,茶叶在杯底舒展着,又缓缓沉下。

他手里捏着一张薄薄的传真件副本,纸张的边缘已经被他无意识地捏得有些卷曲。上面的字不多,每一个字却都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指尖发麻。

“……林默、钱博二同志于西部试验区考察途中,遭遇蓄意制造的山体滑坡,座驾损毁。后遭不明身份武装人员持械追杀,被困于废弃矿洞。对方意图纵火,将二人灭口……”

丁学森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感觉嘴里一阵发干。

“……二人自救逃生,点燃烽火台求救。恰逢我部某部执行巡航任务,发现异常,成功解救,并当场抓获行凶者一名……”

“……林默同志膝盖外伤,缝合七针。钱博同志体力透支,二人均无生命危险,现于我部基地医院接受治疗与保护……”

报告的最后,是西部军区一个鲜红的、带着雷霆之威的印章。

丁学森闭上眼。

他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不是庆幸,而是后怕。一种冰冷刺骨的后怕。

死了。

差一点就死了两个。

一个是他发改委的副司长,一个是他亲自点头,从省里借调来的课题组长。

如果那架直升机晚到十分钟,如果林默那个打火机没点着,如果……

没有如果。

现在躺在西部军区医院的,就是两具尸体。一具烧焦的,一具熏黑的。

然后呢?

他丁学森,作为两人的直属领导,作为“引水灌田”方案的主要负责人,该如何向上面交代?如何向钱博的家人交代?如何向那个把林默当成“手术刀”的江东省委书记交代?

他这个发改委主任,恐怕也就当到头了。

但仅仅几秒钟后,这种后怕就迅速被一种更复杂、更敏锐的政治嗅觉所取代。

他缓缓睁开眼,目光重新落在那份报告上。

“蓄意制造”、“武装追杀”、“纵火灭口”。

这已经不是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

这是挑战。

是对国家部委的公然挑战,是对整个国家机器的悍然挑衅!

光天化日之下,谋杀中央派下去的干部,而且是发改委这种核心要害部门的干部。这是想干什么?这是要翻天吗?

丁学森的眼神,一点点变得锐利起来。那张总是挂着和煦笑容的脸,此刻线条绷紧,如同冰封的湖面。

他知道,这件事,已经远远超出了他能掌控的范围。

这不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了。

这是一枚被引信点燃的炸弹,现在,正被他捧在手里。

扔出去,会炸得所有人粉身碎骨。

但如果,能把它引爆在正确的地方……

丁学森转身,走回办公桌前,拿起了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

电话没有拨号盘,只有几个按键,每一个都通向一个权力的中枢。

他按下了其中一个。

电话几乎是瞬间被接起,对面传来一个沉稳威严的声音。

“学森同志。”

“书记,出事了。”丁学森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却让电话那头的人,心头一紧。

……

同一时间,京城西郊,一处不对外开放的疗养院。

江东省委书记周良安,正在这里参加一个为期三天的闭门学习会。

会议间隙,他正和几位同级别的封疆大吏在院子里散步,讨论着明年的经济形势。

秘书拿着一部加密手机,步履匆匆地从远处走来,脸色白得有些不正常。

他走到周良安身边,俯身,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音量,飞快地说了几句话。

周良安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

他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远处那棵枝叶已经开始泛黄的银杏树,久久没有说话。

旁边一位来自南方的省委书记察觉到异样,关切地问:“老周,怎么了?家里有事?”

周良安缓缓回过头,他看着自己的同僚,眼神深得像一口古井。

他没有回答,只是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字:

“有些人,疯了。”

……

下午三点。

一场没有列入任何日程表的紧急会议,在京城某个不对外公布的地点召开。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与会者寥寥无几,但每一个人的身份,都足以让任何一个省份为之震动。

国安、公安、纪委、军方……

主位上,坐着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他面前没有放茶杯,只放着一份薄薄的文件。

正是丁学森送上来的那份传真件的原本。

“都看过了吧。”老人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整个会议室的温度,都仿佛降了几度。

“说说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