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林默走进办公室时,空气里的分子似乎都重新排列过。
依旧是键盘的敲击声和低语的电话声,但那些投向他的目光,不再是简单的审视或排斥,多了一种更为复杂的质感。像是在打量一件刚从土里刨出来,还带着泥,却隐约透着青铜光泽的古物,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探究。
高远的位置空着,听说是一大早就被叫去参加一个什么闭门会议了。林默对此并不在意,他像往常一样,泡好茶,便一头扎进了档案柜。
他已经决定要申请“回顾性研究”,但这封申请信如何写,何时递,递给谁,都是学问。他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让这份申请不显得突兀,甚至显得“顺理成章”的契机。在此之前,他需要做的,就是继续挖矿,将楚天雄那份草案的时代背景、理论依据、以及当年被否决的深层原因,彻底吃透。
他现在就像一个潜伏在深水区的猎手,屏息凝神,等待着猎物进入射程的那一刻。
机会比他想象中来得要快。
上午十点左右,综合处副处长张然拿着一份红头文件,步履匆匆地从外面走进来,脸上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兴奋。他径直走进了钱博的办公室,门关上后,隐约能听见他刻意压低但依旧难掩激动的声音。
办公室里的人精们,耳朵都跟雷达似的。好几个人看似在盯着电脑,眼角的余光却全都瞟向了副司长办公室那扇紧闭的门。
“肯定是那件事。”一个戴着眼镜的博士压低声音,对他旁边的同事说,“‘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高级别研讨会,文都发下来了。”
“这么快?”旁边的人有些惊讶,“听说这次规格很高,好几个部委的一把手都会参加,还有两位国家级的领导会出席。”
“可不是嘛。这可是定调子的大会。能在会上露个脸,哪怕是端茶倒水的,履历上都够吹半年的了。”
议论声很小,却精准地飘进了林默的耳朵里。他整理档案的动作没有停,心里却已然明了。
这就是他要等的契机。
过了大概一刻钟,张然满面红光地从钱博办公室里出来,手里那份红头文件被他捏得紧紧的。他回到自己的座位,立刻引来几个人围上去,低声打探着消息。
林默没凑过去,他知道,如果这事与他有关,自然会找上门来。
果然,没过五分钟,钱博办公室的内线电话打到了他桌上。
“小林,你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