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里是一份报告?这简直是一份来自未来的预言书!
林默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佩服。这份草案的执笔人,其眼光和格局,已经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
他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了执笔人的签名:楚天雄。
后面还附着一份专家评审意见和最终的领导批示。
评审意见褒贬不一,有的盛赞其“极具开创性”,有的则批评其“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言辞激烈。
而最终的批示,只有短短一行字,笔锋锐利,力透纸背。
“此议过于激进,罔顾现实,束之高阁,不得再议。”
批示的日期,是2013年冬。
林默拿着这份薄薄的草案,却感觉它重逾千斤。他能想象到,当年那位叫楚天雄的前辈,在写下这份报告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他又该是如何在看到那句冰冷的批示后,心如死灰。
一份足以改变西部命运的伟大构想,就这样被“过于激进”四个字,打入了冷宫。
为什么?
林默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巨大的问号。批示的理由“罔顾现实”,显得那么语焉不详,更像是一种不容置喙的裁决,而非基于专业讨论的结论。
这背后,一定有故事。
他将这份草案小心翼翼地放回文件夹,但“楚天雄”这个名字,和那个“内循环”的构想,已经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子里。
他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座金矿里最大的宝藏,或许已经被他找到了。
而打开这座宝藏的钥匙,就藏在那句冰冷的批示和那个他尚不认识的签名背后。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看了一眼窗外。天色又黑了,办公室的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零星几个还在加班的人。
高远的位置空着,桌上放着一张今晚某音乐厅的VIp门票,格外显眼。
林默没有理会,他拿着那个蓝色的文件夹,径直走向了钱博副司长的办公室。
他想去问问,这位看起来与世无争的“佛系”领导,知不知道一个叫楚天雄的人,又知不知道,一段被束之高阁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