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 > 第239章 一个“锦囊妙计”,送给焦头烂额的市长们

第239章 一个“锦囊妙计”,送给焦头烂额的市长们(1 / 2)

###第239章:一个“锦囊妙计”,送给焦头烂额的市长们

丁学森看着林默,那双总是眯着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真正的惊讶。

他本以为林默会说,那些人需要的是安抚,是台阶,是利益。这些都对,但都太浅。

林默的问题,却像手术刀一样,直接切向了病灶的核心。

是啊,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解药。

那份报告是一剂猛毒,让他们看到了自己政治生命悬于一线的恐怖未来。恐惧之下,人最本能的渴望,就是找到解药,活下去。

丁学森缓缓坐下,端起那杯水,却没有喝。他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年轻人,心中那点因为被“架空”而产生的不快,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荒谬的欣赏。

“他们需要一个方子。”丁学森的声音低沉下来,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回答林默,“一个能治病的方子。而且,这个方子还不能太苦,最好是甜的,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喝下去。”

林默笑了,他知道,这位“笑面虎”主任,已经彻底明白了他的意图。

“方子我已经写好了。”林默从抽屉里拿出另外一份文件,轻轻放在丁学森面前,“就等一个时机,把药递到他们嘴边了。”

丁学森拿起那份文件,封面上只有四个字:《整合方案(草案)》。他翻开第一页,只看了几行,瞳孔便微微一缩。

“你……”他抬起头,复杂地看着林默,“你是什么时候准备的这些?”

“在写那份报告的时候,就一起准备了。”

丁学森彻底没话说了。他靠在椅子上,长长地叹了口气。

先用檄文把所有人的路都堵死,再拿出一份详细的地图,告诉他们唯一的生路在这里。一推一拉,一堵一疏。这哪里是初出茅庐,这分明是浸淫此道数十年的老手才能有的布局和心机。

他将文件合上,推回给林默:“收好。等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我会给你一个机会,让你亲自去送这份‘药’。”

……

三天后,省委大礼堂。

一年一度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如期召开。往年,这个会议是各个地市“比宝”的舞台,是书记市长们脸上最有光的时候。谁的Gdp增速快,谁的招商引资额高,谁就能在主席台上坐得更直,说话声音也更响亮。

但今天,气氛却诡异得可怕。

巨大的会场里,鸦雀无声。主席台上,省委书记赵立华面沉如水,看不出喜怒。台下,十三个地市的书记市长们,个个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心,像一群即将挨训的小学生。

没有人交头接耳,没有人炫耀成绩。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尴尬、压抑和心照不宣的焦虑。

那份报告,像一朵乌云,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会议开始,按照流程,各地市代表发言。

往年最先抢话筒的经济强市,今年都成了闷葫芦。反倒是一个贫困市的市长,第一个站了起来,脸上带着苦涩的笑容。

“赵书记,各位领导,我先来自揭家丑。”他一开口,就让众人吃了一惊,“省里发的那份报告,我看了,心服口服。我们市的情况,比报告里写的还要严重。我们不搞‘零地价’,不搞‘税收返还’,企业根本不来。我们就像在沙漠里卖水,别人都在免费送,我们收一分钱,都没人要。我们知道这是饮鸩止渴,可不喝这口毒酒,我们现在就得渴死。我们想改,但是……实在是不知道路在何方啊。”

他的话,像一颗石子投进死水。

立刻,另一个中等城市的市委书记也站了起来,语气沉痛:“是啊,这不是我们想‘内卷’,是不得不卷。旁边市里搞了个化工园,把我们的企业都吸走了。我们没办法,只能也搞一个,政策比他们更优惠。这就是一场‘囚徒困境’,谁都知道合作才是最优解,可谁先放下武器,谁就先死。我们盼着省里能拿个主意,给个统一的章程,我们也好有个遵循,不然这样斗下去,大家都没活路。”

一时间,会场成了“诉苦大会”。

但所有人都听得出来,这已经不是对抗,而是变相的“求救”。

他们不再说“我们没问题”,而是说“我们有问题,但我们解决不了,请省里帮忙”。

海州市的陈平,始终一言不发。他冷眼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这些人的表演,在他看来虽然拙劣,却也道出了一个事实:那个叫林默的年轻人,用一份报告,就让整个江东的诸侯,集体低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