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从“要我整合”到“我要整合”,思想的转变是第一步
林默这一觉,睡得天昏地暗。
他确实是累坏了,精神和体力的双重透支,让他一沾到办公室那张简陋的行军床,就沉入了无梦的深海。窗外,江东省的官场正经历着一场十二级的思想大地震,而风暴的中心,却安静得只剩下平稳的呼吸声。
发改委大楼内,气氛却早已不同。
吴谦端着泡好的枸杞茶,第三次溜达到林默办公室门口。门关着,里面静悄悄的。他把耳朵贴在冰凉的门板上,什么也听不见。
“奇了怪了,”他缩回脑袋,对闻讯赶来的几个同事小声嘀咕,“这都快中午了,林主任怎么还没动静?昨天不是看他跟要上战场一样吗?”
一位消息灵通的处长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你们还不知道?昨天省委办公厅下发了一份‘参阅件’,没红头没文号,就一份调研报告,把所有地市的头头脑脑都给干沉默了。”
“什么报告?威力这么大?”
“就叫……《论我省经济‘内卷化’的十大风险》。”处长一字一顿地说出这个名字,语气里满是敬畏,“我听在市里发改委的同学说,他们书记看完,半天没说话,办公室的烟灰缸都给摁满了。据说,海州的陈书记,当场就把心爱的紫砂杯给砸了!”
“嘶——”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陈平是什么人?那是敢在省政府大楼里拍桌子的主儿。能让他失态到这个地步,那份报告得写成什么样?
“关键是,你们猜那报告是谁写的?”处长卖了个关子,目光瞟向林默紧闭的办公室门。
所有人瞬间石化,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吴谦手里的枸杞茶都忘了喝,他呆呆地看着那扇门,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想起了昨天林默向信息中心要数据的雷厉风行,想起了那满地的图钉和文件,想起了林默那双熬得通红的眼睛。
他原以为,这位年轻的领导只是在尽职尽责地啃一块硬骨头。
他万万没想到,林默不是在啃骨头。
他是在铸剑。
一把足以让全省诸侯都感到胆寒的剑。
吴谦咽了口唾沫,再看那扇门时,眼神已经彻底变了。那里面睡着的,哪里是一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分明是一头蛰伏的猛虎。
……
海州市,市委大院。
陈平一夜未眠。
他的办公室亮了一宿的灯,地上全是烟头。那份报告,就摊开在桌上,每一个字都像是刻进了他的脑子里。
他反复看了不下二十遍,试图找出其中的漏洞和破绽,试图证明这只是一个年轻人的夸夸其谈。
但他失败了。
报告里的逻辑,像一条用数据和事实铸就的铁链,环环相扣,坚不可摧。他越是研究,就越是心惊。他越是想反驳,就越是发现自己无话可说。
因为,报告里写的,就是他正在做,并且引以为傲的事情。
他以为的“敢为人先”,在报告里是“破坏规则”。
他以为的“政绩斐然”,在报告里是“虚假繁荣”。
他以为的“寸土不让”,在报告里是“执政根基的蚁穴”。
林默没有骂他一个字,却把他所有的政治资本,都定义成了“负资产”。
更可怕的是赵书记的态度。
“参阅”。
这两个字,像两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这说明赵书记不仅看了,而且是完全认同了报告里的观点。这已经不是暗示,这是明示。
省里的风向,变了。
座机电话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是邻市的市委书记打来的,一个过去在各种场合都和他称兄道弟的“盟友”。
“陈书记,睡醒了没?”对方的声音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
“有事说事。”陈平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
“那个……省里发的东西,您看了吧?”
“看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这个……写报告的年轻人,不简单啊。他这是把我们所有人都架在火上烤。陈书记,您是咱们的领头羊,您说,这事儿咱们该怎么办?总不能真让他一个毛头小子牵着鼻子走吧?要不,我们几个联合起来,跟省里反映一下,就说这报告危言耸听,动摇干部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