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 > 第160章 从齿轮谈到人生,技术人员的共同语言

第160章 从齿轮谈到人生,技术人员的共同语言(1 / 2)

###

房间里,那句沙哑的质问——“你……到底是谁?”——像一颗投入深井的石子,余音在死寂中不断回荡。

万宝路的眼神,像两把锋利的手术刀,试图将林默从里到外彻底剖开,看清他每一根神经的走向,每一块骨骼的构造。被一个陌生人,一个年轻人,一语道破自己耗尽十几年心血铸就的、最隐秘的荣耀与最致命的缺陷,这种感觉,不是愤怒,也不是羞辱,而是一种灵魂被彻底看穿的战栗。

林默没有回避那道目光。他依旧站在原地,姿态谦和,仿佛刚才说出那番惊世骇俗之言的不是他。

“万总工,我叫林默,之前说过了,是一家工业历史杂志的编辑。”他的声音依旧平静,“我来找您,是因为国内好几位机械工程领域的老教授,都提到了您的名字。他们说,如果您当年没有离开一线,我们国家在大型船舶发动机的曲轴精度上,至少能再往前走十年。”

这番话,半真半假。真是对万宝路技术地位的精准吹捧,假的是这个“杂志编辑”的身份。但此刻,身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林默展现出的,是同类才有的“嗅觉”。

万宝路眼中的锐利,缓缓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沉的审视和困惑。他没有去追问是哪几位老教授,因为他知道,能说出“曲轴精度”这几个字的人,绝不是信口开河的门外汉。

他缓缓地、用一种近乎于梦游的语气喃喃道:“0.01毫米……你怎么可能……看出来的?”

“我没看出来。”林默摇了摇头。

万宝路眉头一皱,以为自己被戏耍了。

“我是算出来的。”林默接着说,“您的设计太完美了,每一个零件的加工精度都逼近了理论极限。就像一道无解的数学题,您用最精妙的公式,构建出了一个看似完美的答案。但您把所有的变量都理想化了,唯独忽略了‘时间’这个最朴素的变量带来的物理熵增。任何完美的系统,只要开始运转,就会因为摩擦和温度,不可逆地走向混乱。您追求的不是机械,是神迹。”

这番话,已经脱离了纯粹的技术范畴,进入了哲学的领域。

万宝路彻底愣住了。他呆呆地看着林默,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第一次浮现出一种孩童般的迷茫。

“神迹……”他咀嚼着这个词,眼神空洞地望向自己满屋子的收藏,“我只是……只是想让它们动起来的时候,能像图纸上画的那样,一丝一毫,都不要差……”

“所以您失败了。”林默的语气很轻,却很残忍,“图纸是静态的,是理想国。而机械的生命,在于运动,在于它与现实的每一次碰撞与妥协。您像一个最虔诚的信徒,却试图建造一座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

林-默说着,缓步走到了工作台前。他没有去碰那个精密的机芯,而是指向了玻璃柜里一个巨大的模型——一台德国AN公司的船用柴油发动机的剖面模型。

“就像这台发动机,它的活塞和气缸壁之间,永远不可能做到零间隙。设计者必须精确地计算出在最高工作温度下,活塞环膨胀后与气缸壁之间的最佳间隙。小了,会拉缸;大了,会漏气。这种‘不完美’的间隙,才是它能咆哮着输出数万匹马力的前提。这是一种妥协的艺术,也是工程学的本质。”

万宝路顺着他的手指看去,目光落在那台他亲手复刻了三年的发动机模型上。他的嘴唇微微翕动,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

他没有反驳。

因为林默说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从他自己脑子里掏出来,再用一种他从未想过的、更通透的方式,重新组合了一遍。

房间里的气氛,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种对峙的、紧绷的敌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特的、只属于技术人员之间的磁场。

“你……懂这个?”万宝路指着那台发动机模型,声音依旧沙哑,但里面的敌意已经换成了纯粹的求证。

“略知一二。”林默谦虚了一下,然后话锋一转,“德国人的东西,强在材料学和百年积累的工艺数据。他们的设计思路其实很‘笨’,就是用最好的材料,最精密的机床,不计成本地去堆砌性能。你看它的连杆截面,为了保证绝对的刚性,用了最传统的工字结构,冗余得像个傻大个。但你不能不服,就是耐用。”

他顿了顿,又指向柜子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看起来有些粗糙的发动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