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 > 第117章 一碗面的温度,解决问题的钥匙不在办公室里

第117章 一碗面的温度,解决问题的钥匙不在办公室里(2 / 2)

林默被推到锦旗前,他没有立刻去接,而是转过身,看向脸色已经无比难看的孙海。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林默对着孙海,微微鞠了一躬,声音不大,但足以让周围的人都听清楚。

“孙局长,这面锦旗,我一个人可不敢当。”

孙海一愣。

只听林默继续说道:“昨天我只是跑了个腿,真正为这件事操心的,是您和局里的各位同事。没有您平时的教导和支持,没有局里建立的这套工作机制,我一个新人,什么都做不了。”

他的声音很诚恳,没有半点虚伪的客套。

“尤其是您,孙局长。您一直教导我们,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正是因为有您的领导,我们信访局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所以这面锦旗,是送给我们整个信访局的,更是送给您的。”

这番话,如同一场及时雨,瞬间浇灭了孙海心头即将爆发的火山。

他呆呆地看着林默,那个清秀的年轻人,眼神干净,态度谦逊。他把所有的功劳,当着所有人的面,轻飘飘地,又稳稳当当地,推到了自己面前。

这一下,把孙海架到了一个极其舒服,又极其尴尬的位置上。

他要是再黑着脸,就显得自己心胸狭隘,容不下有功的下属。可他要是笑着接受,又感觉自己像个窃取果实的无耻小人。

周围的议论声风向立变。

“哎,你听见没?人家年轻人觉悟就是高啊。”

“是啊,不贪功,还知道尊敬领导,这小伙子有前途。”

“看来是孙局长领导有方,带出了好兵啊!”

孙海感觉自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到了舞台中央。他脸上的表情,在短短几秒钟内,完成了从“想杀人”到“被迫营业”的转变。他深吸一口气,脸上终于绽放出了一朵菊花般的、无比灿烂的笑容。

“哎呀,张大妈,你看看,你看看!”孙海主动上前,握住张翠花另一只手,亲切得像是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小林同志说得对!这都是我们信访局分内的工作!我们局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嘛!哈哈哈!”

他一边笑,一边对林默使了个眼色,那意思是:算你小子识相。

然后,他对着周围的干部群众,大手一挥,颇有领导风范地说道:“来来来,大家一起,把锦旗接过来!这是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是我们信访局的荣誉!”

于是,一副极其和谐又极其滑稽的画面出现了。

信访局局长孙海,副局长林默,还有胖子刘建军和王春梅,四个人一起,在锣鼓喧天中,郑重其事地从张翠花手里,接过了那面滚烫的锦旗。

孙海脸上的笑容热情洋溢,刘建军和王春梅也笑得一脸真诚,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了。

送走了千恩万谢的张翠花和她的锣鼓队,办公室里,所有人都沉默地看着那面被临时挂在墙上的锦旗。

那鲜红的底色,金黄的大字,和整个办公室死气沉沉的灰色调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对比。它像一个闯入者,霸道地改变了这里的气场。

刘建军和王春梅看着林默,眼神已经从昨天的敬畏,变成了彻底的折服。

他们干了一辈子信访,总结出的经验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而林默,用了一天时间,告诉他们,还可以“多做多对”。

最关键的是,他事后那番滴水不漏的话,既给了群众交代,又给了领导面子,还团结了同事。这种滴水不漏的政治智慧,根本不像一个二十六岁的年轻人该有的。

孙海背着手,在锦旗面前站了很久。

他没有说话,但办公室里的气压却低得吓人。

许久,他转过身,目光落在林默身上。那眼神,不再是轻视,也不是愤怒,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和审视。

他看着林默,就像在看一个自己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

“小林局长。”孙海缓缓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孙局。”林默抬起头。

孙海指了指林默桌上那摞“死亡卷宗”,语气复杂地说:“张翠花的事情,你处理得……很好。”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

“这剩下的案子,你觉得,该怎么处理?”

这话一出,刘建军和王春梅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孙海,这个在信访局当了十年“老中医”,讲究“温水调理,久拖不治”的孙局长,竟然第一次,在业务问题上,向一个刚来两天的年轻人,用上了“请教”的口吻。

整个信访局的天,似乎在这一刻,真的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