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世一双人》终于完结,全文100万字左右,肖镇把书稿发电子邮件给赵文琪,赵大总裁知道怎么处理。
不过赵文琪打来电话说关大美女被人寄子弹到了石奥家里。
王铁柱的商业调查部已经接手调查,关美人已经带着两个小的文小童和老三文渝笙回重庆老家陪自己亲亲老公文明。
知道有危险,还要留在香港,这是愚蠢,所以文明打电话来让女人回重庆索性就带着孩子回老家。
至于文大聪明文粤笙已经由孩子小姑婆文云淑接手,文云淑是直接给港英当局警务处处长打电话报警。
这事情警方已经在大力排查了,不过行动还是没有王铁柱快,很快去非洲刚果的矿区增加了一批寄子弹玩影视洗钱的热心挖矿工人,可能太热爱挖矿工作下半生基本在矿区挖一辈子。
功夫皇帝应该要感谢王部长,他的经纪人一条命算是保住了。
接着环球经纪公司亚洲部所有经纪人开始登记被非法威胁恐吓的事宜,一并集体向香港警方报案,同时IcAc介入,很是抓了一批不讲规矩的人和夜壶们影视投资公司算是给已经有些颓势的香港影视圈清扫了一下。
肖镇给赵文琪下了任务找人拍摄《琅琊榜》,不计成本的拍摄,按照电影级规格拍摄,赵文琪最先找了王胖子当总导演,这人认真拍还是有点水平。
不过为了避免把好好的权谋经典拍成古装古惑仔电视剧,肖镇还是让人找了内地的胡枚导演担任总导演和监制。
这可是他外公第一次提要求必须拍成电影质感的精品电视剧。
肖镇手上的课题又往前提升了一步10月份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今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名单肖镇和林方宾教授榜上有名主要理由就是石墨烯材料研究。
11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实验室的灯光,在秋夜中像一座孤岛。
肖镇记录完最后一组数据,石墨烯的量子特性在屏幕上勾勒出优美的曲线。
十七岁2个月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这个身份带来的不仅是荣耀,更是成倍的压力与专注。他需要心无旁骛。
走出大楼,凉风拂面。他坐进宾利后座,揉了揉眉心,刚对兵哥说出“回太平山顶家里”,目光便定格在了不远处——李富真裹着米色风衣,独自站在路灯晕黄的光圈下,身影被拉得细长,带着一种易碎的美感。
他按下车窗,语气带着熟稔的随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又当路灯女神?上车。”
李富真拉开车门,坐进来,带着夜风的微凉和一股清雅的香水味。
她没有看他,只是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风衣腰带,情绪低落得显而易见。
“兵哥,深水湾20号。”肖镇重复道。
“不去那里!”李富真突然抬头,声音里带着一丝急促和恳求,“欧巴,去大埔,好吗?就一会儿。”
她望向他的眼睛,里面水光潋滟,藏着委屈和某种孤注一掷的勇气,她也想去看看他和三井熏周末“同居”的安乐窝,女人嘛就是这样。
肖镇看着她,二十五岁的三星长公主,此刻像个迷路的孩子。
他当然知道根源——家族联姻的压力,以及那份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着的20亿美元对赌协议。
这些压力,似乎总会在某个节点,驱使她来到他这里寻找避风港。
“富真小姐,”他用了稍显正式的称呼,试图拉回一点距离,“我最近真的……”
“我知道你忙!”李富真打断他,声音带着微颤,“诺奖,科研……我都知道。可是欧巴,”她下意识又用了这个亲密的称呼,身体微微向他倾斜,“我心里堵得慌,他们安排的人,我连见都不想见……我只要一想到那种场面,就只想逃到你这里来。”
她的目光痴缠在他脸上,迷恋几乎溢于言表,“只有在欧巴身边,我才觉得能喘口气。”
肖镇能感受到她目光中的热度和那份不容错辩的情感。
他不动声色地往后靠了靠,拉开了几厘米的距离,语气平和却坚定:“富真啊,我们是好朋友。
朋友不开心,出来散散心很正常。但有些路,终究要自己走。”
他还是示意兵哥:“去大埔。”
他跟三井熏之间又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
车子平稳行驶。车内沉默下来,李富真偏头看着窗外流逝的灯火,侧脸线条优美却难掩失落。
肖镇闭上眼,并非休息,而是在脑海中快速过滤着应对策略。
李富真的情感,热烈而直接,他不能接受,但也不能粗暴拒绝,这关乎情面,也关乎未来可能的、非商业层面的互动。
他的“和尚多了没水喝”策略,核心在于维持均势和模糊。
到达大埔顶层公寓,李富真仿佛卸下了一层伪装。
她踢掉高跟鞋,赤脚踩在柔软的地毯上,走到落地窗前,抱着手臂望着窗外璀璨的维多利亚港。背影单薄,带着一种邀请般的脆弱。
肖镇拿来两杯温水,递给她一杯。李富真没有接,反而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他:“好朋友?肖镇,你看着我的眼睛,真的只是好朋友吗?”
她向前一步,两人距离瞬间拉近,能感受到彼此的呼吸,“我不信你对我一点感觉都没有。是因为三井家的熏小姐?还是安田家的明月?或者……就因为我还不够好?”
她的逼问直接而充满风险。
肖镇没有后退,但眼神清明,没有丝毫暧昧。
他将水杯塞进她手里,温热的杯壁传递着一点现实的温度。
“富真,”他的声音冷静得像在陈述实验数据,“第一,我十七岁,未成年。这个年纪,谈论‘内心的归属’为时过早,我自己都还在摸索世界的边界。
第二,我的精力有限。诺贝尔奖不是终点,石墨烯的应用化,以及我个人的其他目标,都需要我全力以赴。”他刻意停顿,然后抛出了准备好的“缓冲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