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板块业务压力大,后面还有导航系统、大飞机、半导体这些项目,哪一样不是烧钱的无底洞啊。”
“你看看,就是你给你妈找了这么多事情做!”肖正堂佯怒道,“我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对了,你记得提醒你妈,最近这几个月,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尽量不要出国。
我担心有些国家眼看我们在技术上突破,会狗急跳墙,使些下三滥的手段。”
肖镇的神色也认真起来:“知道了,爸爸。回头我就给刘建林叔叔打电话,让他进一步加强妈妈身边的安保等级。”
父子俩的交谈声混合着吉普车的引擎声,回荡在通往新家的路上。
………………
吉普车驶入白马凼152师师部大院,一股特有的部队气息扑面而来——不是香水味,是混合着柴油、汗水、泥土和食堂大锅饭菜的味道。
整齐划一的营房,墙上还刷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标语,几个穿着洗得发白旧军装的小孩正在路边弹玻璃珠。
肖正堂作为新任军参谋长兼任152师师长,为了肖镇以后上学方便本来住鹅岭军部大院的。
这不他主动来152师这边居住,分到的是一栋建于六十年代的二层筒子楼。
墙面有些斑驳,木质窗框的漆皮微微翘起,但门口一小块空地倒是很实在。
………………
肖镇刚把行李搬进屋,还没来得及收拾,就听见门外一阵喧闹。
四五个晒得黝黑的半大小子堵在门口,领头的是作训科雷科长的儿子雷东宝,比肖镇高一个头还多。
“新来的?”雷东宝双手抱胸,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肖镇,“听说你爸是肖师长?”
肖镇点点头,没说话。
“师长家的娃,会不会打枪?”旁边一个瘦高个起哄。
“会不会爬树掏鸟窝?”另一个小胖子嚷嚷。
肖镇挠挠头,老实回答:“枪没摸过。爬树……会一点,但没掏过鸟窝。”
孩子们发出一阵嘘声,觉得这个新来的“首长家的”有点怂。
雷东宝眼珠一转,指着不远处一棵高大的桉树:“敢不敢比爬树?谁先摸到那个最高的树杈算赢!”
这是大院孩子考验新人的传统项目。肖镇看着那棵光溜溜的桉树,深吸一口气:“比就比!”
比赛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肖镇虽然爬得不如雷东宝快,但他手脚协调,懂得用巧劲,竟然紧跟着雷东宝第二个摸到了树杈。下来时,他的新裤子上蹭了好几块灰,手心也磨红了,但他咧着嘴笑得很开心。
这一下,孩子们看他的眼神不一样了。至少,这个新来的不是个娇气包。
………………
肖镇这样的聪明蛋兼社牛很快摸清了大院的生存法则。
每天早上六点,不用闹钟,部队的起床号就是最好的 call。
他会跟着父亲去操场,不参加训练,就坐在单杠
有时他会帮文书搬搬训练器材,或者给值班的哨兵送壶凉白开。
他发现大院的孩子们有个“秘密基地”——锅炉房后面堆煤渣的空地。
那里是交换“宝贝”的好地方:几颗漂亮的石子、一把子弹壳、甚至是从《解放军画报》上剪下来的坦克图片,都能成为硬通货。
肖镇没有这些,但他有别的。他从家里带来嘉信食品新出的薯片和果冻,分给小伙伴们。
更厉害的是,他会修东西——谁家的半导体收音机不响了,谁的铁皮青蛙上不了弦了,他鼓捣几下往往就能好。
“镇娃子,你这手跟谁学的?”雷东宝看着他修好自己的手电筒,佩服地问。
“自己瞎琢磨的。”肖镇不好意思地笑笑。其实是他前世积累的动手能力,对于曾经得超级大牛来说不要太简单。
………………
大院生活是集体化的。每天中午,肖镇会拿着铝制饭盒去机关食堂打饭。
大师傅看他个子小,总会多给一勺菜。他学会了蹲在食堂门口的台阶上吃饭,和其他的孩子们边吃边聊,听他们讲各家的趣事。
每周二、四晚上是澡堂开放时间。
热气腾腾的大澡堂里,孩子们光着屁股互相泼水打闹,大人们则一边搓背一边谈论部队的事。
肖镇在这里听到了很多在办公室里听不到的“内部消息”。
最开心的是每周五晚上的露天电影。
战士们以连为单位,带着小板凳整整齐齐坐在操场上,孩子们则挤在最前面。
放映《地道战》《地雷战》时,全场都会跟着剧情一起喊“打!打!”肖镇虽然看过更精彩的港片,但这种集体观影的热烈氛围,让他觉得格外新鲜有趣。
小镇娃一直其实是个很“独”,很安静的人,他不喜欢嘈杂环境和很多人的地方,不过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活,他觉得也还行。
………………
肖镇真正在大院站稳脚跟,是靠一件小事。
师部子弟8.1要搞文艺汇演,大院里有孩子的节目是诗朗诵。
负责伴奏的手风琴手突然生病了,老师急得团团转。肖镇举手说:“老师,我会一点钢琴,能试试吗?”
那架老掉牙的脚踏风琴,好几个键都不太灵了。
肖镇试了试音,居然磕磕绊绊地把伴奏弹了下来。
演出那天,他坐在风琴前,虽然指法生疏,但一个音都没错,稳稳地帮这组完成了表演。
演出结束后,雷东宝用力拍着他的肩膀:“行啊镇娃子!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
从此再没人把他当成需要特别照顾的“首长家的孩子”,而是真正接纳他成为大院孩子群中的一员。
他们会一起在训练场边上捡子弹壳,一起在水房里冲凉,一起在夏夜的操场上数星星。
………………
肖正堂很快发现,儿子在大院里如鱼得水。他不仅没给自己惹麻烦,反而因为懂事有礼,帮自己赢得了不少好感。
后勤部长的爱人见到他就夸:“肖师长,你家小子真不错,昨天还帮我家修好了缝纫机!”
作训科雷科长也笑着说:“师长,你儿子可以啊,爬树不比我们家东宝差。”
最让肖正堂欣慰的是,有天晚上他加班回来,看见儿子正和几个战士的孩子围在一起,用小石头在地上画着什么。
走近一看,原来是在教他们解数学题。那个平时训练最刻苦、但一到文化课就头疼的炮兵连长的儿子,居然安安静静地听讲了半个小时。
这个暑假,肖镇没有用什么无人机、高压电棍,他就是用一个九岁孩子最本真的方式——爬树、修东西、分享零食、帮助小伙伴,成功地融入了师部大院的生活。
当他晒得黑黝黝的,穿着带补丁的短裤,和雷东宝他们勾肩搭背地出现在大院时,任谁都看不出这是个能写百万字小说的“小神童”,只觉得这是152师部大院土生土长的又一个皮实孩子。
这种接地气的融入,或许才是部队大院生活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