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是那本被翻烂了的《大荒风物志》。**
这本书是村里唯一的教书先生——一位年轻时曾游历过外界,最终因伤病归乡的老秀才——珍藏的。林星因为安静,不打扰人,偶尔会被允许进入老先生那间堆满书籍、散发着霉味和墨香的屋子。
那本《大荒风物志》是他最爱翻看的。书页早已泛黄发脆,边角卷起,里面没有图画,只有密密麻麻的文字,描述着大青山之外,这片名为“大荒”的广袤世界的地理、风物、传说。
他知道了人族有三大皇朝,宗门林立,知道了妖族盘踞的十万大山,知道了无边无际的瀚海,知道了极北之地的永恒冰原……他知道了很多很多,但也因此,产生了更多的不知道。
书里的世界太大了,大到让他感到窒息,又无比向往。他常常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摩挲着那些描述着飞天遁地、移山倒海的神通,记载着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传说的字句,仿佛能从中汲取到力量。
老秀才有时会看着他专注的侧脸,浑浊的眼里会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喃喃道:“痴儿,痴儿……知道的越多,烦恼便越多。平平安安过一辈子,不好吗?”
林星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坚定:“先生,山外面的世界,真的像书里写的这样吗?”
老秀才沉默片刻,望向窗外连绵的群山,悠悠一叹:“书里写的,不及真实的万一。那世界,有你看不到的光彩,也有你想象不到的黑暗。有时候,留在这里,未尝不是一种福气。”
林星低下头,没有再问。但他知道,老秀才的话,非但没有打消他的念头,反而像在火堆里添了一把干柴。那光彩,他渴望亲眼见证;那黑暗,他也想去亲身经历。这种渴望,与日俱增,几乎要破体而出。
这种无法排遣的渴望,在平日里,便化作了更久的沉默,和更频繁地望向远山。
有时,他会爬上村子附近最高的小山坡,努力地踮起脚尖,向群山之外眺望。视线所及,依旧是层层叠叠、无穷无尽的山峦,如同巨大的绿色屏障,将他与那个想象中的世界彻底隔绝。
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和渺小感,会在这个时候将他紧紧包裹。他就像井底之那只唯一的青蛙,虽然通过风声、行商和书本,知道了天空的广阔,却始终被困在这口名为“林家村”的深井里。
这种孤独,无人可诉。父母关心他的温饱,却无法理解他精神世界的饥渴。伙伴们追逐着简单的快乐,更觉得他怪异。
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他躺在自己的小木板床上,听着窗外熟悉的虫鸣,才能放任那份渴望在心底疯狂滋长。他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化身为一缕风,一片云,自由自在地穿过群山,飞向那无垠的天地。
这份“心之渴望”,是禁锢,也是动力;是迷茫,也是指引。它如同一颗被深埋的火种,静静地燃烧着,等待着某一刻,被一道天外流光,彻底点燃,爆发出焚尽一切桎梏的熊熊烈焰。
夜色深沉,林星在朦胧中睡去,小小的眉头微微蹙着,仿佛在梦中,依旧在执着地追寻着那条通往山外的路。
(第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