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樱花下的刀光(1 / 2)

就在大华为远征美洲而暗流涌动之时,一海之隔的倭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悄然滑向血腥的边缘。

江户,大华驻倭总督府。

庭院里的樱花开得正盛,如云似霞,微风拂过,落英缤纷,美不胜收。然而,在这片诗情画意的景致之下,气氛却肃杀得如同寒冬腊月。

大华儒家海外宣讲团总领队,董仲和,正跪坐于茶室之内。他身着一袭素色儒衫,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看起来就像一个寻常的教书老先生。他的对面,是倭国萨摩藩的大名,岛津齐彬。

岛津齐彬身形魁梧,一身武士常服,腰间佩戴着一长一短两把武士刀,眼神桀骜不驯,如同未被驯服的野狼。

“董学士,”岛津齐彬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您说的‘蒙学’,在下已经尽力在藩内推行了。只是,我萨摩藩的子弟,自幼习武,于舞刀弄枪尚有几分天分,于之乎者也,实在是朽木难雕啊。”

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慢条斯理地继续道:“而且,藩内财政窘迫,连武士的俸禄都快发不出了,实在没有余钱去供养那些教书先生了。不如,此事暂缓一缓?”

这已经是岛津齐彬第三次用同样的借口来搪塞董仲和了。

自从李信颁布《占领区教化法案》,董仲和率领宣讲团来到倭国,已经过去了半年。在其他藩地,或威逼,或利诱,蒙学已经初见成效。唯独在最为悍勇、排外情绪最重的萨摩藩和长州藩,推行得异常艰难。

这些地方的武士阶层,对大华的文化入侵,有着本能的抵触。他们阳奉阴违,暗中阻挠,甚至纵容浪人骚扰、恐吓大华派去的教习先生。

董仲和静静地听着,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他没有动怒,只是从袖中取出两张票据,轻轻推到岛津齐彬面前。

“岛津阁下,这是大华银行的十万两银票。一半,是为萨摩藩修建五十所蒙学的专款。另一半,是给阁下麾下武士们的‘茶水钱’。”董仲和的声音依旧温和,“陛下曾言,再穷不能穷教育。钱的问题,不是问题。”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岛津齐彬腰间的佩刀上,笑容不变,话语却带上了一丝凉意。

“至于令藩子弟是否‘朽木难雕’,此事,就不劳阁下费心了。大华有句古话,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有的是耐心。只要孩子进了蒙学,学的是汉话,读的是圣贤书,二十年后,他们自然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武士道’。”

岛津齐彬的脸色微微一变。董仲和的话,看似温和,实则是在告诉他:我不是在跟你商量,我是在通知你。我不仅要教你们的孩子,还要重新定义你们引以为傲的武士精神。

他盯着那十万两银票,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但更多的,是屈辱和不甘。

最终,他还是伸出手,将银票收入怀中,躬身道:“董学士深明大义,在下……感激不尽。蒙学之事,在下一定督促办理。”

董仲和微笑着点了点头,仿佛对他的屈服十分满意。

待岛津齐彬离去,一名年轻的宣讲团成员忍不住上前,低声道:“老师,这岛津齐彬分明是阳奉阴违,我们何必与他如此客气?直接上报总督府,让驻军……”

董仲和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他看着庭院里飘落的樱花,幽幽地说道:“对付倭国,不能只用刀。他们的上层,贪婪而短视,用金钱便可腐蚀。他们的下层,愚昧而盲从,用教育便可改造。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他们的钱,养我们的先生,教他们的孩子,让他们的新一代,从骨子里认同我大华。”

“至于那些冥顽不灵的旧武士……”董仲和的眼中,闪过一丝与他文人身份极不相符的厉色,“樱花开得再美,终究是要落的。等新芽长出来,谁还会记得这些枯枝败叶?”

这番话,让年轻的成员不寒而栗。他第一次发现,这位平日里温文尔雅的老师,内心深处,藏着一把比任何武士刀都锋利的“刀”。

然而,董仲和的“春风化雨”,终究没能融化所有的顽石。

三天后,一个噩耗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