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怎么办?船坞怎么办?熟练的工匠又从哪里来?”沈明一连问出三个最现实的问题。
王希递给他一份文件,上面盖着李信的玉玺和内阁的印章。
“陛下早已有所准备。”王希沉声道,“第一,以马鞍山铁矿为核心,成立‘江南钢铁公司’,由朝廷注资,格物院提供技术,再上八座五十吨平炉,目标是年产钢五十万吨!足以满足所有造船和铁路需求。”
“第二,在广州、旅顺、杭州三地,同时兴建新的万吨级船坞,并扩建配套的工厂。上海船政总局作为母厂,负责输出技术和培养人才。”
“第三,扩建格物大学,增设‘船舶工程’、‘机械动力’等科系,面向全国招生。同时,从军中退役的优秀士官里,选拔一批心灵手巧的,进入船厂当学徒。他们的薪水,比照现役军官发放。”
沈明一字一句地看着文件,他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造船计划了。这是一个以造船为核心,联动了钢铁、机械、教育、军事等所有部门的庞大工业体系建设计划!
手笔之大,气魄之雄伟,远超他之前参与过的任何项目。
“陛下……这是要让大华的龙旗,插遍四海啊!”沈明喃喃自语,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他猛地将文件合上,对着王希一抱拳:“王大人,请您转告陛下!不必三年!只要钢铁和人才能跟上,我沈明立下军令状,两年半!两年半之内,十二艘‘海靖级’,必将全部下水,交付海军!”
“好!”王希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走,去看看你们正在测试的150毫米后膛速射炮,听说那玩意儿一分钟能打八发?”
“嘿嘿,那是理论数据。不过,我们最优秀的炮组,已经能做到一分钟六发了!炮弹还是开花弹!一炮下去,同吨位的风帆战舰,挨着就得起火!”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向远处的火炮测试场走去。
阳光下,巨大的船坞里,无数工匠如同蚂蚁般忙碌着。焊枪喷射出耀眼的弧光,汽锤每一次落下都让大地颤抖。
一根根坚实的龙骨,正在被赋予新的生命。
它们将成为大华帝国新的海魂,承载着一个古老民族对蔚蓝深海的渴望,驶向更遥远的未知。
李信的棋盘上,海军这颗最重要的棋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强大。南太平洋舰队的壮大,只是时间问题。而那片名为“大洋洲”的广袤土地,也即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它新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