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帝国的基石(2 / 2)

“你配得上!”李信再次将他扶起,声音铿锵有力,“朕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在大华,凭军功可以封侯,凭学问可以入阁,凭你们这双能创造奇迹的手,同样可以封侯!朕要让‘工匠’二字,成为最受人尊敬的称谓!”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所有匠人的心中。

他们看着李信,眼神里不再仅仅是敬畏,更增添了一种狂热的崇拜和“士为知己者死”的决绝。

安抚了激动不已的众人,李信将王希拉到一旁,低声问道:“镇远级的钢材,多久能供应上?”

王希压下心中的激动,迅速计算道:“陛下,若在江南钢铁厂立刻建造两座五十吨级平炉,三个月内便可投产。届时,钢材供应将源源不绝。沈明总办那边,两年内让三艘铁甲舰下水的军令状,便不再是空谈!”

“好!”李信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芒,“朕给你最高的权限!钱,林则会给你批;人,行政总院会给你调;地,地方官府敢不配合,朕砍他的脑袋!朕只要一样东西——钢铁!无穷无尽的钢铁!”

从格物院出来,李信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他深知,与荷兰、英夷的博弈,军事只是表象,外交只是手段,真正的胜负手,就在这格物院的炉火与船政总局的船坞之中。

只要钢铁的洪流不断,大华这艘巨轮,就无惧任何风浪。

他回到御书房,立刻召见了行政总院院长陈敬之和副院长王砚。

“朕今日去了一趟格物院,感触颇深。”李信开门见山,“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两样,朕都要牢牢抓在手里。”

他下达了两道旨意。

第一,在全国范围内,扩建格物学堂。自蒙学起,增设“格物”一科,教授基础的数学、物理、化学知识。凡在格物学中表现优异者,可保送至各地的格物大学深造,学费全免,另有津贴。

第二,成立“大华皇家科学院”,由王希担任首任院长,牛顿、马钧等人为首批院士。科学院院士,享亲王俸禄,见官大一级,可直接上书房奏事。

陈敬之和王砚听得心神巨震。

这两道旨意,不亚于一场思想上的大地震!

这是在动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千年传统,是要将“格物致知”的地位,提升到与“经世致用”并驾齐驱,甚至更高的层次!

“陛下,此举……恐怕会引起天下读书人的非议啊。”陈敬之忧虑道。

“非议?”李信冷笑一声,“那就让他们非议去!旧时代的读书人,读了一辈子四书五经,能给朕造出一颗螺丝钉吗?能给朕炼出一炉好钢吗?”

“朕要的,是能让大华富强的学问,不是让他们空谈心性、结党营私的工具!”

“王砚。”

“臣在。”

“拓殖总署那边,进行得如何了?”

王砚立刻禀报道:“回陛下,首批二十万户移民,已有近十五万户抵达北疆、东疆的各个定居点。沿途虽有波折,但在军队驿站的护送下,未出大乱。只是……北疆今年的雪,似乎格外大。”

李信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那副巨大的地图。

南洋的风暴,北疆的风雪。

一个帝国的崛起,注定要与天斗,与人斗。

而他,作为这个帝国的掌舵者,必须确保,在任何一条战线上,大华,都不能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