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电报拓线急(1 / 2)

黑水城帅帐之内,烛火将墙壁上巨大的甘肃舆图映照得忽明忽暗。

李信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在了一个墨点之上。

兰州。

帐内气氛凝重,空气仿佛都停止了流动。

王希,格物院的总院院正,一个年过半百,双手布满老茧的匠人,此刻正垂手立着,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身旁是技侦司的主事,一个精干的年轻人,腰板挺得笔直,脸上是军人特有的坚毅。

“兰州是甘肃的心脏,是清军在西北最后的屏障。”

李信收回手指,转向二人。

“前线战事,瞬息万变。我军与清廷在甘肃的对峙,胜负的关键,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一个字。”

他顿了顿。

“快。”

“军情传递的速度,就是我军的胜机。我需要在一个月之内,将电报线,从宁夏府,一路铺到兰州城下。”

李信的命令清晰而决绝。

“一个月?”

王希的身体不受控制地颤了一下,他抬起头,满脸的为难。

“汉王,这……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宁夏到兰州,直线距离便有近千里,沿途尽是山地丘陵,尤其是贺兰山一段,地势险峻,人迹罕至。”

“要在一个月内架设如此长的线路,单是运输那些沉重的电线杆,就是个天大的难题。”

技侦司主事也开了口,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

“汉王,王院正所言非虚。末将已经组织了最好的工匠,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人手将物资运上去,我们根本无法施工。”

李信静静地听着,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声响。

“需要多少人?”

王希与主事对视一眼,咬了咬牙,伸出了三根手指。

“至少需要征调民夫三千人,而且必须是青壮劳力。”

“三千人……”

李信沉吟片刻,这个数字不算小,三千人一个月的吃穿用度,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但他没有丝毫犹豫。

“准了。”

他看向帐外,扬声喊道。

“来人,传令保民府,即刻从府库调拨粮草,专项用于甘宁电报线工程。”

一名亲兵应声而入。

“告诉陈敬之,所有民夫的补给,必须优先保障,标准不得低于我军辅兵。每日必须有肉食,冬衣棉被要足额发放。”

李信的指令一条条下达,清晰有力。

“另外,明确告知所有应征民夫,此役非是徭役,而是雇佣。每人每日工钱三十文,若有伤损,由官府一体医治,若不幸亡故,抚恤金按阵亡士卒标准发放。”

王希和技侦司主事都愣住了。

他们预想过汉王会强硬地压下任务,却没料到他会给出如此优厚的条件。

每日三十文,还包吃住,这待遇比在城里做短工还要好上几分。

“汉王仁德。”

王希躬身下拜,心中的一块大石落了地。

他最怕的就是汉王不顾民夫死活,强逼着他们去卖命。

“这不是仁德,这是规矩。”

李信摆了摆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是我汉军的根基,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你们记住,工程要赶,但人的性命更重要。我宁可晚几天看到电报线通到兰州,也不愿听到有民夫因为苛待而冻死饿死。”

“末将遵命。”

技侦司主事郑重行礼。

命令很快传达到了施工前线。

数日后,贺兰山东麓,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行进。

数千名民夫与工匠,在士兵的护卫下,将一根根沉重的松木电线杆,用最原始的肩扛手抬方式,运往山中。

“嘿哟!加把劲!”

“前面的路看清楚了!”

号子声、喘息声、工具碰撞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

工程推进到一处陡峭的悬崖时,遇到了巨大的麻烦。

这里无路可走,只有光秃秃的岩壁,连个落脚的地方都难找。

“怎么办?绕路吗?”

一名工匠看着眼前的绝壁,面露愁容。

“绕路?你知道要多走多少天吗?汉王的命令是一个月!耽误了军机大事,你我项上人头都不够砍的!”

领头的工头是个暴躁的汉子,他吐了口唾沫,抄起一把铁镐。

“没路,就给老子凿出一条路来!”

“所有人,两人一组,给我在石头上开道!”

叮叮当当的凿石声随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