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粮,只是基础。
真正的反攻,现在才刚刚开始。
他放下军报,对着帐外喊道。
“燕九。”
一道青色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帐内,单膝跪地。
“属下在。”
燕九的声音永远那么平稳,听不出任何情绪。
李信走到巨大的沙盘前,手指在地图上划过。
“交给你两件事。”
“汉王请讲。”
李信的手指,点在了地图上一个名为“河南”的省份。
“第一路人,潜入河南。”
“河南?”
燕九有些意外。
“那里是中原腹地,清廷统治稳固,我们的人手……”
“我不要你们去刺杀,也不要你们去攻城。”
李信打断了他。
“我要你们去煽动流民。”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连年大旱,黄河泛滥,河南的流民已经数以百万计。他们缺的不是造反的胆子,而是一个火星。”
“你们,就去做那个火星。”
“在清廷的肚子底下,给我点起一把火。火不用烧得太旺,但一定要一直烧着。”
李信的目光转向燕九。
“朝廷的兵就那么多,东边乱了,西边就得抽人去弹压。”
“我要的,就是让康熙首尾不能相顾。”
燕九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瞬间明白了李信的意图。
这看似不起眼的一步棋,却能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牵制清廷的兵力,为西线的主力进攻创造最好的条件。
“属下明白。”
“第二路人。”
李信的手指从河南移开,缓缓滑向了西边,停在了一片广袤的高原上。
“去青海。”
“去联络羌人、藏人的各个部族。”
“告诉他们,我李信,愿意和他们做朋友,做生意。牛羊马匹,我都要。粮食、茶叶、铁器,我都可以给他们。”
燕九的呼吸凝滞了。
如果说,第一路是佯攻,是牵制。
那么这第二路,就是在为未来布局。
青海之南,便是四川。
汉王,这是在为南下四川,迂回包抄清廷后路,做长远的准备。
一东一西,一虚一实,一近一远。
整个天下的棋局,仿佛都在汉王的心中。
“去吧。”
李信挥了挥手。
“记住,这两件事,要办得隐秘,办得漂亮。”
“属下遵命。”
燕九的身影再次消失在帐内。
李信独自在沙盘前站了许久,然后转身走出了帅帐。
黑水城外,格物院的工坊内,热火朝天。
王希看到李信亲自前来,连忙迎了上去,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汉王,您来看。”
他指着一排用帆布盖着的大家伙。
“新式七五野战炮,已经造好了十五门。”
“炮身更轻,射程更远,威力也更大。”
李信走上前,掀开其中一块帆布。
一门造型流畅,闪着金属光泽的火炮出现在眼前。
它比旧式的红夷大炮要小巧许多,却透着一股更加危险的气息。
“好。”
李信的手掌在冰凉的炮身上抚过。
“跳雷呢?”
“研发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王希的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
“保证让建奴踩上去,就再也下不来。”
李信点了点头,心中有了计较。
“王希。”
“属下在。”
“火器供应,要分清主次。”
“优先保障东进部队,所有新式火炮,全部配发给他们。”
“是。”
“另外,再为我准备一批轻便的装备。”
李信补充道。
“山地作战用的短火铳,轻便的臼炮,还有方便携带的炸药包。”
王希虽然不解,但还是立刻应下。
“属下明白,会立刻安排人手,专门打造。”
李信嗯了一声,目光越过工坊,望向了东方。
那里,是肃州,是甘凉,是整个天下。
反攻的齿轮,已经开始缓缓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