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在实验室做小批量样品,用这釜熔融原料,再去纺织厂,找台旧纺车改改,先拉出丝来看看,不用太好,只要能有个形状就行。”
说干就干,刘光鸿带着小王清理出一个角落,把反应釜刷干净,又跑去找刘光齐要台旧纺车,拆零件重新组装。
车间里的工人都来看热闹,有人说:“刘厂长这是要跨界当裁缝啊?”
“我看像,说不定以后咱化工厂不光产化肥,还产花布呢!”
刘光鸿听着这些玩笑,也不恼,他心里清楚,这事儿要是成功,不仅能帮大哥刘光齐拿下订单,还能给化工厂开辟新的生意,一举两得。
忙活两天,第一缕涤纶丝终于纺出来,白花花的,像细铁丝,弹性惊人,还能拉长。
刘光鸿把丝绕在竹竿上,举起来给化工厂的工人看:“瞧见没,快点瞧瞧,这就是涤纶丝,再织成布,就是洋人要的料子。”
张师傅凑过去摸摸,啧啧称奇:“虽然很薄,不过这比棉线结实多!”
“不光结实,还不怕潮。”刘光鸿把丝扔进旁边的水桶,泡半天捞出来,甩甩就干,“下雨天穿这料子做的衣服,完全不用怕淋湿,加个帽子都可以做雨衣。”
工人们觉得还得是刘厂长,这要是做成雨衣,比现在的油布雨衣轻便多了!
三天后,刘光鸿拿着一小块织好的涤纶布,去纺织一厂,找大哥报销一下研究费用。
此时的刘光齐正在办公室跟面子国的皮埃尔周旋,见刘光鸿进来,像见到救星:
“三弟,皮埃尔先生正说要去回国,但是听说你就是那个拯救大明星的神医,才留下来!”
皮埃尔见刘光鸿手里拿着布料,眼睛一亮,一把抢过去,翻来覆去地看,又用指甲划划,还拿刘光齐的水杯往上面泼水,见水珠滚下来,没渗进去,顿时欢呼起来。
“就是这个,就是这个!”他拉着刘光鸿的手,叽里呱啦说一大堆,翻译赶紧跟上:“皮埃尔先生说,这比他带来的样品还好,问刘局长,你们这边能不能大批量生产。”
“能是能,但有个条件,你们得派技术员来指导,毕竟我们是第一次做这种面料。”刘光鸿直接用英语和皮埃尔对话,皮埃尔发现他的英语比翻译还好。
两人开始聊起来,针对价格,交货时间等等,据理力争,花上3个小时,两人才结束对话。
“没问题,刘!”皮埃尔拍着胸脯,“我们可以派最好的技术员帮忙,还可以提供生产线的图纸,只要你们能按时交货,一切好说!”
刘光齐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就三天功夫,三弟居然真把这料子做出来,还让外国人这么痛快就答应,这合理吗?
送走那些人,刘光齐拽着刘光鸿,非要请他去食堂吃红烧肉。
路上遇见纺织一厂的技术员,他撇着嘴说:“刘局长,这就是你们化工厂弄得新面料,看着像塑料布,我看八成是外国人在骗违约金。”
刘光鸿没生气,反而把布料递过去:“这位技术员,你摸摸看,再试试拉一拉,就明白他们为啥要这种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