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黄世仁借题发挥(1 / 2)

“刘局长,您真要给俺们造车?”村支书搓着冻得通红的手,眼里满是不敢相信。他这辈子没见过汽车,更别说能爬山的“校车”了。

“不仅要造车,还得修停车点。”刘光鸿指着村口那棵老槐树,“就在这儿搭个棚子,能挡挡风雪。孩子们上车前,还能喝点家里带的热粥。”

他从包里拿出面包和牛奶,分给围过来的孩子。小花怯生生地接过面包,不敢咬,只是闻了闻,眼睛亮得像星星。

“叔叔,这面包……是城里的味道吗?”

刘光鸿的心一酸,摸了摸她的头:“等校车过来,你们以后上学不用走山路,坐大巴车,暖和着呢。”

孩子们欢呼起来,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围着刘光鸿,看着他们冻裂的小手和充满期盼的眼神,更加坚定大量造校车的决心。

那些说“农村娃金贵”的人,根本不懂,这些孩子不是金贵,是值得——值得被温柔对待,值得有更好的未来。

回到四九城后,他特意给校车加个“暖房”装置,发动机启动后,车厢能在五分钟内升温到20度,还在每个座位底下装了小暖风机。

“钱不够就从我的工资里扣,反正给我留100就行。”他对老张说,“但这些细节,一个都不能少。”

联名举报信送到革委会时,刘光鸿正在调试第一辆越野校车。

车身上喷着醒目的黄色,侧面写着“希望号”三个红色大字,车头的格栅被设计成书本的形状,透着股文气。

“局长,大事不好了!市总革委的人过来!”秘书李思思小陈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手里拿着张通知单。

刘光鸿接过通知单,上面写着“因接到实名举报,暂停越野校车项目,接受调查”。署名处,赫然是“黄世仁”和一串四合院人的签名,其中打头就是秦淮茹的名字。

“我去跟他们说。”刘光鸿把通知单往桌上一拍,转身就往外走。

革委的同志坐在会议室里,为首的李主任把举报信推到他面前:“光鸿同志,有人反映你挪用外汇、脱离群众,还说你搞特殊化,给农村娃造车却不管城里人的困难。你怎么解释?”

“挪用外汇是假的。”刘光鸿拿出项目审批文件,“这是特批的‘教育扶贫项目’,至于脱离群众,你想想什么叫做工农组织,要不要我打电话给大先生和二先生问问?”

“不用,光鸿同志,我们就是过来问问,毕竟这是联名举报信。”

刘光鸿的声音有些沙哑,“他们每天花两小时上学,不是因为习惯,是没办法。我造校车,不是搞特殊化,是想让他们能多睡会儿觉,能在暖和的地方写作业。这有错吗?”

李主任的脸色缓和些:“那收费的事呢?为什么学生免费,其他人要高价?”

“因为我是局长,不是慈善家。”刘光鸿坦然道,“校车要烧油、要维修,这些都需要钱。学生免费是公益,其他人高价是为补贴成本,不然项目走不远,得让它能自己活下去。”

就在这时,藤部长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份文件:“李主任,这是大先生和二先生的批示。”

文件上,两位的点评笔迹苍劲有力:

“越野校车项目是好事,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