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工,第一版模型组装好了!”秘书小张举着个沾满油污的扳手,脸上的兴奋压不住。
“刚才试机,我们发动机最新功率达到85马力,跟白熊国的‘喀秋莎’发动机持平了!”
发动机车间里爆发出一阵欢呼。
工人们放下手里的活,围到试验台边,看着那台银灰色的发动机。缸体上还留着打磨的痕迹,排气管冒着淡淡的白烟,运转起来的震动却比预想中平稳得多。
刘光鸿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
85马力,确实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他心里清楚,这远远不够。
上个月从娜塔莎那条线传回给滕老总的资料显示,白熊国最新款的卡车发动机已经突破了100马力,而汉斯国的柴油发动机,油耗比他们现在的样机低了近三成。
“别高兴得太早,那只是说明我们是达到国内领先地位,但在国际上还远远不如。”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对比图。
“白熊国的老款发动机是1958年的技术,我们现在才追上,相当于落后了十五年。真正的目标,是这个”他在图上画了道鲜红的线。
“120马力,油耗控制在百公里十升以内。”
人群里的刘大虎挠了挠头,手里的扳手往工具箱上一磕:“光鸿,85马力够厉害,俺们村的拖拉机才30马力,这玩意儿能拉着东风卡车跑飞起来!”
旁边的刘大财正在给零件做标记,闻言停下笔,小声说:“大虎哥,光鸿说的是,人家白熊国都出新款,咱得往前面赶,还有记得有外人在,不要暴露我们的关系。。”
刘大财手里的铅笔在图纸上画着活塞的剖面图,线条比刚学习画画的时候流畅了不少。
刘光鸿赞许地看了大财一眼。这位族人不仅学得快,还总爱琢磨,昨天还拿着本《内燃机原理》问他一个他没有仔细考虑的问题,眼光比一般大师傅强上不少。
“打起精神,已经有点结果,但不要乱说出去,毕竟我们是看不上,难保有些恶心人要过来抢夺成果,我先去和滕老总报告,等我们弄出第二版发动机,和国际接轨,再大肆宣扬出去。”
他指挥那些工人,“把缸盖拆下来,各个工程师重新设计气道,进气效率必须再提高10%。大虎,你跟我去磨床车间,去把样机搬到成品仓库。”
另一边,市汽车厂的大礼堂里,红绸子挂满了横梁。
“庆祝市汽车一厂自主研发发动机成功”的横幅在风中飘荡。王书记更是穿着件刚买的中山装,胸前别着朵小红花,正举着酒杯站在台上演讲,声音洪亮得像喇叭:
“同志们!经过三百个日夜的奋斗,我们终于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动机!功率达到70马力,达到了白熊国同类产品的八成水平!这是我们汽车厂的胜利,是龙国科研的胜利,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