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解队已返,未见异状。海岛风大,‘老掌柜’言,‘建材紧缺’
——建设基地的物资紧缺。
盼新‘图样’
——新的指令和物资支持。”
读罢,林霄缓缓地、缓缓地坐到了地上,手中的纸笺飘落在地也浑然不觉。
成功了!
真的成功了!
王弼、俞通源以及他们的部分家眷,已经成功被接应,并且安置在了他预先准备的隐蔽地点!押解队伍已经返回,没有出现意外,这意味着整个“金蝉脱壳”最关键、最危险的一步,已经安然度过!
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充斥着他的胸膛。有巨大的庆幸和喜悦,有对一路艰险的后怕,有对逝者的哀伤,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他,一个来自异世的灵魂,凭借对历史的先知和小心翼翼的谋划,竟然真的从朱元璋的屠刀下,虎口拔牙,保全了两位历史名将的性命!
虽然他们此刻已不再是叱咤风云的将军,只是琼州荒岛上隐姓埋名的“流放犯”,但活着,就有无限可能。他们是火种,是他为自己未来、许也是为这个时代埋下的一步暗棋。
“火种……终于……南渡成功了!这一步棋,险到了极致,也值到了极致!”
他在地上坐了许久,才慢慢缓过神来。小心地将那纸笺就着油灯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又仔细处理掉所有痕迹。
狂喜过后,是更深沉的冷静。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安置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些人在琼州活下去,并且不被发现,才是接下来的挑战。
“老掌柜”传来的消息也点明了现实困难:“建材”紧缺,意味着他预先输送过去的物资和资金可能已经消耗大半,维持一个秘密基地的运转,供养这些人口,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而“盼新‘图样’”,则是请求新的指示和支持。
林霄走到那幅他自己粗略绘制的琼州地图前,目光落在那个标记为“甲字库”的隐蔽海湾。那里地势偏僻,有淡水水源,附近黎峒势力较小,且有一定的海上隐蔽通道,是他精心挑选的理想安置点。
他开始构思下一步计划。首先,必须确保“甲字库”的绝对安全。要指示“老掌柜”,加强对安置点的隐蔽和防御,人员尽量减少外出,与当地黎民接触要格外小心,最好能通过贸易或提供医药等方式,与周边黎峒建立良好关系,换取暂时的和平与物资。
其次,是生存问题。琼州土地肥沃,但开发不足。可以引导王弼、俞通源这些有经验的人,组织开垦荒地,种植薯蓣、稻米等作物,实现部分自给自足。同时,可以利用海湾优势,发展渔业。他之前安排过去的人手中,应该有一些懂得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可以尝试建造小型船只,一方面用于渔业,另一方面…或许可以为未来的海贸打下基础?
再者,是物资补给。从大陆运送物资风险极高,且成本巨大。必须开辟琼州本地的获取渠道。可以通过“老掌柜”,暗中与大陆来的私商进行交易,用珍珠、珊瑚、香料等琼州特产换取粮食、布匹、铁器等必需品。这需要建立一条隐秘的贸易线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这些“火种”本身。王弼、俞通源都是能力出众的将领,绝不能让他们就此埋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他们开始训练一支小规模的、绝对忠诚的护卫力量,一方面保卫基地,另一方面…也是为未来做准备。同时,也要留意琼州本地是否有可堪造就的人才。
思路逐渐清晰。林霄重新铺开纸笔,开始起草一份极其详细、且用最高级别密码写成的长信。信中,他对“老掌柜”等人的成功接应给予了高度肯定和嘉奖,然后详细阐述了下一步的行动方针:隐蔽第一、生产自足、谨慎贸易、秘密练兵。同时,他也列出了下一步需要大陆支援的物资清单(主要是书籍、农具、药材和少量精铁),以及输送这些物资的隐秘方式和时间窗口。
这封信,将再次通过那条危机四伏的秘密渠道,跨越海峡,送往琼州。
写完信,已是深夜。林霄毫无睡意,他推开窗户,望着南方那片深邃的夜空。此刻,在遥远的海岛上,那些他费尽心力保全下来的人,应该也正望着同一片星空吧?他们可知自己为何能活下来?可知未来的路在何方?
前途依旧漫漫,充满了未知的风险。朱元璋的威严依旧笼罩四野,琼州的荒蛮和瘴疠仍是巨大的威胁,基地的建设更是千头万绪。
但是,一股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在他心中滋生。最艰难的一步已经迈出,火种已然南渡,并且成功安置。接下来,就是如何让这火种保存下去,并且慢慢积蓄力量,等待也许永远也不会到来的那个时机。
他轻轻吁出一口气,关上了窗户。
洪武二十六年秋,大明王朝的南海之滨,一颗微弱的火种,终于找到了它的栖身之所。未来会怎样?我不知道。但至少今夜,我可以稍微…睡个好觉了。”
历史的车轮,似乎因为他这只意外闯入的蝴蝶,极其微弱地、偏差了那么一丝丝轨迹。而这一点点偏差,最终会将这个世界带向何方,无人知晓。
林霄吹熄油灯,躺倒在床榻上。连日来的紧张、焦虑、后怕、以及此刻的庆幸与展望,交织成一种极度的疲惫,终于将他拖入了沉沉的睡眠。
窗外,秋风拂过院中的落叶,发出沙沙的轻响,仿佛在低语着一个悄然开始的、不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