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搬一盆绿豆来(1 / 2)

对面坐着个女人,脸蜡黄,肚子鼓得像扛了口大锅,瞧着让人心头一紧。

可她一接过碗,眼神立马活了,低头猛吸一口,吃得那叫一个香。

苗侃收回视线。

“苗神……”楚西南凑过来,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你刚说的,不加醋也能酸?真有这玩意儿?”

“当然有。”苗侃点头,“不止一种,还多着呢。”

“既然有孕妇要吃,咱就整一道,酸得温柔,不伤胃,也不刺激牙的。”

“太好了!”楚西南一拍大腿,“新品来了是吧?现在就开干?”

“嗯。”苗侃没多废话,“去厨房,搬一盆绿豆来。”

“啥?!”楚西南差点跳起来,“绿豆?!苗神你没吃错药吧?绿豆能出酸味?!你别跟我说你要煮绿豆汤配糖水!”

“……”苗侃瞥他一眼,没解释,只抬了抬下巴,“去。”

他转身进了后厨,把今天几个师傅做面时的毛病全捋了一遍,然后自己也扎进了灶台堆里。

“苗神,绿豆搬来了!”一个厨子抱着个大盆,差点撞到门框,“怕不够,多弄了两倍,您看这些……行不?”

“够了。”苗侃伸手抓了一把,指腹一搓,“先用石磨,把外皮磨掉。”

后厨真有个老石磨,锈迹斑斑,积了灰。

现在谁还用这玩意儿?全机器碾了。

可苗侃偏爱这个,美食街里一半的家伙事儿,都是他从老城旮旯淘回来的稀罕物。

“磨好了!”半个钟头后,帮厨急匆匆跑来,“皮全脱了,咋整?”

“清水泡着。”苗侃说,“四个钟头,再叫我。”

话刚落,一个满头银丝的老厨师猛一愣,猛地抬眼:“……您这是要打浆?”

苗侃点头:“对。”

做酸爽的浆面条,核心就是这一口浆。

浆的底子,绿豆、红薯都行。

但红薯太挑季节,存不住。

绿豆就不一样,放半年都蔫不着。

绿豆去皮后,清水泡透,等它吸饱了水,再一搅一磨,磨成稠稠的浆糊。

接着拿粗布一裹,榨出汁液——这浆,可比豆浆浓,比豆浆糙,颜色也发灰白。

“加酵母。”

“现在气温正合适,等明天一早开店,这浆就能发得刚刚好。”

这酸,不是柠檬那种刺鼻的、能把人酸得五官挪位的劲儿。

也不是醋那种直来直去、呛嗓子的狠劲儿。

它是温的,像老奶奶慢火煨的汤,酸得不露声色,却一口下去,满嘴生津,回味绵长,喉咙里还泛着清爽的凉意。

可这种东西,现在年轻人连听都没听过。

城里饭店,早没人做了。

就老一辈人,偶尔在中原那边的巷子口,还能闻到那股子熟悉的酸味。

苗侃小时候,跟着奶奶吃过一回。

至今记得那口酸浆拌着细面条,淋点辣椒油,香得他差点把碗都舔了。

今天看到那孕妇,一口一口啃着醋拌面的样子……他心里就一动。

这街,该有这么一道。

那发话的老厨师,叫姚恩阳,中原来的,专攻面食,是苗侃亲自挖来的老手。

此刻,他眼眶有点发红,低声说:“我那会儿,家家穷得揭不开锅,白面?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