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配不上高材生?(2 / 2)

“已解锁菜品:沈阳鸡架!”

“已解锁菜品:抚顺麻辣拌!”

“……”

“已解锁菜品:朝鲜冷面!”

“已解锁菜品:酸菜饺子!”

“已解锁菜品:烤冷面!”

……

菜单一页接一页刷下来,二十来个东北地道小吃,食材清单快赶上超市采购单了。

苗侃二话不说,甩给后勤一长串单子:“赶紧的,这周必须全搞到手,少了啥我拿你练手。”

他自个儿蹲在后厨,翻了翻存货,心里直痒痒——今天,就从鸡架开始!

他早就听东北哥们儿吹得天花乱坠,说那玩意儿啃着过瘾,香得人想把舌头吞了,可惜一直没真尝过。

现在系统白送菜谱,不试试岂不是亏大了?

鸡架,说白了就是鸡的“骨架”。

腿、翅、胸肉全剔了,就剩这么一堆骨头架子,肉少得可怜。

可你别说,这玩意儿就值这份“抠搜劲儿”——吃的是味道,是劲道,是边啃边唠嗑的烟火气。

便宜,耐嚼,越吃越上头,简直就是下酒的祖宗。

做法嘛,东北人能给你整出几十种花样。

有人说,沈阳每只鸡的骨头,都能活出三种命运。

最老派的是烤鸡架。

分生烤和熟烤。

生烤:腌好了,直接扔炭火上,慢慢烤到外焦里嫩。

熟烤:先焯个半熟,再上火。

省时,但香不够,骨酥不透。

老一辈的铁杆粉丝,认的就是生烤——香得能把魂勾走。

年轻人?偏爱炸的。

把腌透的鸡架往热油锅里一扔,“刺啦”一声,金黄酥脆,外皮嘎嘣响,骨头都能嚼成渣。

甜辣酱裹得满满当当,连着脆皮一起撕,骨髓里的汁水直接从牙缝里冒出来,嗦一口,满嘴香得发慌。

有哥们儿给他讲这段,苗侃当场咽了三口唾沫,差点把手机吞了。

还有种叫熏酱鸡架。

那是东北人骨子里的卤味情结。

酱得透,熏得够,先拿酱油、八角、桂皮、香叶煮到骨头都入味,再吊在烟熏炉里,慢悠悠熏上几个钟头。

烟气钻进骨头缝里,香气和焦香搅在一起,闻着就让人腿软。

吃的时候凉着啃,肉没几丝,但味道重得像开了挂。

现在还冒出个新花样——辣炒鸡架。

大火一炒,孜然一撒,酱香混着辣椒劲儿往鼻孔里冲,每块骨头都像裹了辣味蜜糖,连最细的肋骨都香到你舍不得吐。

这些,都够味儿。

可最让人惦记的,是“烀鸡架”。

这词儿,南方人压根儿听不懂。

其实就是“蒸煮混合版”——锅里加点水,不淹住,盖严实,慢火焖到肉烂骨酥。

鸡架吸足了汤汁,软得像豆腐,但又不失嚼劲儿。

你拿手一掰,汁水顺着指缝往下滴,那滋味……谁忍得住不把手指头舔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