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按苗侃的指示吆喝,“现点现做,一个一个来,急不得。”
出一个,卖一个。
排在最前面的大姐刚接过杯子,眼睛就亮了。
“白白的糯米团子,边儿烤得焦黄,顶上铺满红绿丝、瓜子仁、芝麻,颜色贼丰富!”
“刚出炉,烫手!香味直往鼻子里钻。”
“吃梅花糕有讲究——第一口必须啃边!”
“这个脆皮只有热乎时才有,咔哧一声,酥到掉渣!”
“第二口咬中间那坨糯米球,软糯弹牙,不齁甜,特别香。”
“第三口专门尝配料,红枣丁、葡萄干、芝麻粒,喜欢青红丝的还能多加一勺。”
真是看着馋,吃着更爽!
“糯米团咬开是滚烫的内馅,豆沙细腻顺滑,暖乎乎地滑进喉咙。”
“外脆里糯,口感层层叠叠,甜度刚刚好,吃得人从胃里暖到心里!”
苗侃还不满足,顺手搞了几款新口味。
不爱豆沙?
馅料换成紫薯泥、黑芝麻糊,或者香蕉奶油也行。
食客们听得口水直流:“光听描述就饿了!”
还有更绝的在后头呢!
……
配图来了,主角正是梅花糕!
但苗侃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头。
他要端出来的,是南京老味道——盐水鸭!
“春秋时期,南京人就开始圈地养鸭。”
“到了六朝,鸭子的做法已经写得明明白白,盐水鸭那时就是城里最出名的吃食,人称‘六朝风味,白门佳品’。”
“这盐水鸭可是全国唯一用低温做的禽类熟食,跟腊鸭熏鸭完全两码事。”
普通腊味靠高温熏腌,闻着香,吃着柴。
可盐水鸭偏不走这条路。
它用的是低温慢煮。
炖上一个小时左右,肉质嫩得刚好。
低温锁住水分,鸭肉汁水饱满,一口下去全是鲜。
关键是工序精细,一步都不能马虎。
在众人巴巴的目光中。
苗侃接过帮厨递来的光鸭,放进清水里反复冲洗。
洗完拎出来,晾在一旁控水。
接着炒了一锅花椒盐,均匀抹满鸭身,开始腌制。
他摘掉手套,顺手按了空调遥控器。
“苗神,你这是干啥?”
边上厨师全愣了,你看我我看你。
现在可是大冬天啊!
你还开了十五度的冷气?
“做盐水鸭,头一步得拿捏好屋里的气温。”
温度得刚刚好。
太高了,花椒和盐巴化得太急,鸭子容易齁咸;太低呢,盐粒半天不动,味道压根渗不进去。
苗侃最讲究这个,所以他从不用猛火快腌,就靠调节房间冷暖来控制节奏。
“这菜看着简单,好像丢水里煮一遭就完事了。”
“其实每一步都在暗地里较劲。”
“越是表面朴素的玩意儿,背后越得下功夫,一点点细节都不能含糊,才能把食材的原味给勾出来。”
光是炒盐用的盐,他都挑得特别——专门要产自淮地的老字号粗盐。
“不同地方出的盐,味道差那么一丢丢,吃到嘴里就是两码事。”
腌完以后,先拿风扇把鸭皮上的湿气全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