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光吃肯定吃不完(2 / 2)

徐若明有点迟疑:“光素菜,汤头会不会太寡?不够香?”

“不会。”苗侃摇头,“关键在配。”

“荸荠,胡萝卜,甘蔗,栗子,生腰果,再来点水。”

就这么几样。

统统扔进砂罐。

“大火煮开,转小火慢炖一小时。”

好了能直接喝,嫌淡就加一小勺盐,味道立马提起来。

汤清甜顺口,腰果一煮就出油,自带一股醇厚感,哪怕没肉也香得让人舍不得放下碗。

徐若明眼睛都亮了,转身就冲厨房:“我这就去试!”

苗侃则转向后勤:“找最大号的陶坛子,越大越好。”

“鸡要山里散养的土鸡,不能用圈养的肉鸡。”

“不能太肥,太肥了炖出来腻;也不能太瘦,瘦了没肉味,还容易煮柴了,卖相也差。”

“只用十个月左右的,太老不行,太小也不行。”

“鸡皮得光溜,不能有伤疤、瘀血,影响品相的都不能要。”

这要求可真够细的。

苗侃这是要上一道刚解锁的大菜。

当年永历皇帝逃到云南时最爱吃的民间小吃——腾冲坛子鸡!

现在当地都难得一见正宗的了。

后勤在仓库翻了个底朝天,又打了十几个电话,愣是没找到符合规格的坛子。

眼看这道菜要泡汤。

坛子难买,苗侃干脆从系统商城里花经验值订了一个。

还是上次那家复古厨具工作室接的活。

东西还没送到,得等几天。

他也不急,先整点别的。

“来个青蛙背石板。”

这也是滇西风味的小吃,刚从菜单里扒拉出来的。

一听这名字,帮厨们全愣了:“啥?青蛙背石板?这菜名咋这么有意思?”

“做出来也有趣。”苗侃笑着让人送新鲜蚕豆和糯米粉来。

这会儿第一批外地蚕豆刚上市,绿油油地装在篮子里,看着就新鲜喜人。

“豆子剥干净。”他指挥着围过来学艺的厨师,“外头那层绿壳去了就行,但里头那层豆衣也得撕掉。”

“这层皮不弄掉,蒸出来又硬又糙,哪还有绵软清香的味儿?”

来看他做饭的越来越多,有帮工的,有掌勺的,还有食堂的大师傅。

人多手快。

没一会儿,一大盆剥好的蚕豆就堆成了小山。

嫩乎乎的蚕豆粒儿带着一股清香味儿,被厨房里的人一个个用手掰成两半,一裂开,有点像刚发芽的黄豆瓣儿。

“掰开了煮起来快,拌糯米粉也更容易上手。”

“这玩意儿不用讲究太多,糯米粉和豆米的比例不是死规矩,自己吃着顺口就行。”

有人不爱吃豆子,那豆米少放点,多来些糯米粉,照样成团,味道也不差。

“先往糯米粉里慢慢加水。”

苗侃盯着帮工搬来的大包糯米粉,提醒道:“别一股脑倒进去,一点点来,水加多了就不好救了。”

“搅到差不多的时候,它会变得不稀不稠,像半凝固的糊。”

伸手按一下,表面不会马上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