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青囊秘事:牵羊人异闻 > 第348章 入古墓,见大量陪葬品

第348章 入古墓,见大量陪葬品(1 / 2)

穿过石门的瞬间,燕地古墓的静谧便裹着淡淡的樟木香气漫了过来 —— 没有想象中古墓的阴湿腐味,只有千年地脉沉淀的温润,像有人用时光细细熨平了所有生冷。青石板铺就的墓甬两侧,立着两排半人高的樟木架,架上整齐陈列着各式器物,每一件都用素布轻轻裹着,布角绣着细小的 “脉” 字,在墓道壁上镶嵌的 “脉光石” 映照下,泛着柔和的淡青光。

“这不是陪葬品,是护脉侯留下的‘地脉薪火’。” 周玄的玄鸟杖轻轻颤动,杖头的蓝光扫过最外侧的樟木架,“每一件都沾着地脉气,没有丝毫邪气,是用来传承护脉之法的。”

小木抱着灵虫笼凑到架前,灵虫们飞出笼门,绿光落在素布上,像怕惊扰了沉睡的时光。他轻轻掀开一角布帘,露出里面一件巴掌大的铜器 —— 是个微型的 “地脉仪”,铜盘上刻着燕地的地脉纹路,指针虽已锈迹斑斑,却仍能看到针尖残留的淡青光,像还在感应着地下的脉动。

“这是千年前测地脉用的吧?” 小木的指尖轻轻碰了碰铜盘,灵虫的绿光顺着纹路游走,铜盘上的地脉纹竟隐隐亮了起来,“灵虫说这里面藏着‘老地脉的记忆’,能看到千年前燕地的脉流。”

我走到相邻的樟木架前,掀开素布 —— 里面整齐叠放着数十卷竹简,竹简用细麻绳捆着,绳结还是千年前的 “护脉结”,展开一卷,上面用朱砂写着《燕地脉考》,字迹虽已有些褪色,却仍能看清 “燕地寒脉起于燕丘,汇于三川,通于楚蜀” 的记载,与我们此刻手中的地脉图竟能隐隐重合。

“不是金银,不是玉器,全是护脉的器物。” 苏清月的声音里带着敬佩,她正捧着一件陶制的 “脉水罐”,罐身上刻着楚地的水脉纹,“这罐能储水脉气,和我们从楚地带的龙珠气息相通,想必是护脉侯当年与楚地护水灵交流时留下的。”

【第一幕:器见古心知脉意,每物皆藏护地情】

顺着墓甬往里走,樟木架上的器物渐渐丰富起来 —— 有用来绘制地脉图的 “脉墨”,墨锭里掺着燕地寒脉晶的碎屑,磨出的墨汁能在石面上映出地脉走向;有用来祭祀地脉的 “脉香”,香芯是用蜀地脉灵草的干叶制成,虽已千年,凑近仍能闻到淡淡的青草香;还有数十个巴掌大的 “脉俑”,不是普通的陪葬俑,而是用燕地寒土捏制的护脉者形象,俑身上刻着不同的地脉符文,像是在演示不同的护脉技法。

“你看这个。” 周玄递给我一件青铜杖,杖身刻着 “三脉通” 的纹路,杖头是个小小的寒脉晶碎片,“和我这玄鸟杖的形制很像,想必是当年护脉侯用来引动三地脉气的法器,比我们现在的法器更古朴,却更贴合地脉本真。”

我接过青铜杖,杖身的寒意顺着掌心蔓延,与怀里的寒脉晶瞬间共鸣 —— 杖头的晶碎片竟亮起微光,在墓甬中画出一道淡蓝的光痕,正好与竹简上记载的燕地寒脉路线重合。“是‘脉引杖’!” 苏清月凑过来看,护脉鉴邪镜的光落在杖身上,“镜里能看到千年前的画面,护脉侯就是用这杖走遍燕地,梳理紊乱的地脉。”

墓甬尽头的樟木架上,陈列着一件最特别的器物 —— 是个半尺高的玉琮,玉质是燕地特有的 “寒脉玉”,琮身上刻着四象纹,分别对应 “江南脉灵、楚地水脉、蜀地火脉、燕地寒脉”,琮心嵌着一颗米粒大的透明晶石,正是寒脉晶的雏形,在脉光石映照下,竟与我们怀里的四脉珠隐隐呼应。

“这是‘四脉琮’,是护脉侯当年想用来连通四地地脉的器物。” 老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不知何时也跟着进了墓甬,眼神里满是敬畏,“老辈人说,护脉侯毕生心愿就是让四地地脉相通,互不侵扰,可惜当年条件有限,没能完成,只能将琮留在墓中,盼着后世有人能实现。”

【第二幕:观器悟理承薪火,非为藏宝为传灯】

我伸手轻轻触碰四脉琮,玉琮的寒意与怀里四脉珠的气息瞬间交融 —— 江南脉灵的淡青、楚地水脉的金青、蜀地火脉的橙红、燕地寒脉的淡蓝,四色光在琮心汇聚,形成一道小小的光团,像颗微缩的四地地脉核心,在墓甬中轻轻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