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像是听懂了,对着我低吼一声,声音清亮,传遍了整个江湾。它缓缓游回水中,在岸边绕了三圈,然后朝着江中心游去,时不时回头望一眼,像是在做最后的告别。
【第二幕:江湾赠别承心意,村民嘱托暖征途】
老村长走到我面前,手里捧着个红绸布包,里面装着三枚水脉币,还有一张泛黄的江湾地脉图:“这图上标着江湾到蜀地断脉谷的所有水脉节点,遇到危险时,对着水脉币喊一声‘江湾护’,就能引地脉气护你。”
妇人们也围了过来,手里捧着晒干的龙涎草和用江湾糯米做的 “护脉糕”:“这草能解寒蚀气,糕能补地脉力,路上带着,别饿着。” 孩子们则把自己做的小礼物塞进我手里 —— 有竹编的小龙,有布缝的龙珠,还有用彩石拼的 “平安” 二字。
“阿芷姐姐,你一定要回来啊!” 最小的那个孩子拉着我的衣角,眼里含着泪,“我还要听你讲北荒破阵的故事,还要看蛟龙哥哥和你一起游江!”
我蹲下身,摸了摸孩子的头,把一颗从龙珠上逸出的小水脉珠放在他手里:“这颗珠能帮你感应江湾的地脉气,想我的时候,就对着它说说话,我能听到的。”
周玄和苏清月也在和村民们告别,玄鸟杖上系着村民们编的红绳,镇邪鼎的边缘贴着孩子们画的小太阳 —— 这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却比任何法器都更让人心安,因为它们藏着的是最纯粹的心意,是 “我们都在为你加油” 的温暖。
朝阳升起时,我们终于要踏上往蜀地的路。蛟龙还在江中心望着我们,金青色的身躯在阳光下泛着光,像座移动的地脉灯塔。村民们站在岸边挥手,呼喊声被风裹着传来,像首温柔的送别曲。
小木抱着灵虫笼,手里紧紧攥着布缝的龙珠,灵虫们的绿光与我掌心的龙珠共鸣,像是在和蛟龙做最后的告别。“蛟龙哥哥,再见!我们会带着龙珠,好好破阵的!”
蛟龙对着我们的方向,喷出一道高高的水柱,水柱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像是在为我们祝福。然后它缓缓沉入水中,只留下一圈圈涟漪,诉说着不舍与期盼。
【第三幕:携珠续程志更坚,护脉初心照征途】
我们牵着骆驼,沿着江湾的小路往蜀地走,身后的江湾渐渐变小,却始终能感觉到掌心龙珠的暖意,像是蛟龙的目光,一直追随着我们。周玄走在最前面,玄鸟杖的蓝光与龙珠的光相互呼应,在前方的路上织成一道淡淡的水脉光带,指引着我们的方向。
“龙珠里的地脉气很纯,和之前的脉火石、水脉珠能形成‘三脉共鸣’,到了熔铸坊,把它们一起融进九龙佩,佩的破邪力能再提三成。” 苏清月看着我掌心的龙珠,眼里满是期待,“有了这颗珠,北荒的血龙阵就不再是不可破的了。”
我摸了摸怀里的龙珠,又想起之前一路的馈赠:江南苏墨卿的《地脉吟》,藏着文脉与地脉的传承;蜀地山魈的脉引石,藏着守护与信任;楚地蛟龙的龙珠,藏着使命与期盼。这些不是简单的礼物,是无数生灵用自己的方式,把 “护脉” 的初心传递给了我们,让我们知道,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小木突然指着前方,那里的路渐渐与水脉光带重合,通往蜀地的方向清晰可见:“陈大哥,你看!龙珠的光在给我们指路呢!灵虫说,前面的水脉节点很安全,我们能很快到熔铸坊!”
我望着前方的路,掌心的龙珠愈发温暖,像是在回应小木的话。夜风渐起,带着江湾的水汽和龙涎草的清香,行囊里的护脉糕还带着温度,村民们的嘱托还在耳边回响,蛟龙的祝福还在掌心流淌。
“走吧,去熔铸坊。” 我握紧龙珠,将它小心地放进装龙灵珠的木盒里,两颗珠的光交织在一起,照亮了行囊,也照亮了我们的征途,“带着江湾的守护,带着蛟龙的期盼,我们一定能熔好九龙佩,破了北荒的阵,不辜负所有信任我们的生灵。”
骆驼的蹄子踏在江湾的土地上,身后是渐渐远去的江湾,前方是通往蜀地的长路。掌心的龙珠像颗小小的太阳,不仅照亮了脚下的路,更照亮了我们的护脉初心 —— 这份初心,曾被山魈守护,被脉水灵温暖,被蛟龙托付,也将被我们带着,走向北荒,走向所有需要守护的地脉,直到天下清明,生灵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