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凤鸣九天之寒刃断鸾 > 第200章 群臣贺鸾鸣·暗潮再涌

第200章 群臣贺鸾鸣·暗潮再涌(1 / 2)

钟声在宫墙间回荡,我立于金銮殿前,手中奏本尚未收回。百官鱼贯而入,红袍紫绶,步履整齐。他们脸上带着笑意,口中低语着“鸾鸣应兆”“凤命归位”,仿佛昨夜北境升起的龙旗不是叛乱之兆,而是大靖国运昌隆的吉谶。

我没有动。

苏青鸾站在我身后半步,她的呼吸很轻,但我知道她也在看那幅挂在御座旁的边关舆图。

群臣列班完毕,礼官高唱“贺鸾鸣之瑞,祈国祚绵长”,众人齐声应和:“鸾凤和鸣,大靖永昌!”声音如潮水般涌起,在殿梁之间来回撞击。我垂眼看着手中的奏本,墨迹未干,字字写的是火城异动、五州断联、金凤北飞。可此刻,没人提起战事,没人问边报,甚至连皇帝也未露面,只由内侍宣旨:今日为庆“天命归心”,罢议军政,专行典礼。

我慢慢将奏本收回袖中。

典礼再盛,压不住一场烽火。但他们选择视而不见。

我抬步向前,走向那幅舆图。脚步不急不缓,避开人群目光。舆图上山川河流皆以金线勾勒,火城位于最北端,被一圈赤色标记围住——那是只有皇室才能启用的示警符记。而就在火城正上方,一支金步摇斜插进木框,稳稳钉在城池位置。

正是灵汐公主赐婚时赠我的那一支。

我指尖微动,轻轻触到金步摇底座。金属冰凉,却不像寻常信物那样静置不动。它微微倾斜的角度像是被人刻意摆放,并非随意插入。我顺着它的方向往下看,发现舆图边缘有一角卷起,露出半截纸片。

那是边报的一角,藏在地图背后,仅露出几字:“火城祭天,凤血为引”。

我立刻缩手。

这不是遗漏,是故意遮掩。有人不想让这份边报公之于众,却又让它留下痕迹,好让能看见的人看见。

灵汐公主没有来早朝。但她用这支金步摇来了。

她不在殿上,却借信物宣告立场——火城的仪式需要凤血,而她是火命者。她若不出现,便是已做出选择。

我退后一步,目光扫过四周。几位重臣正低声交谈,眼神有意无意飘向舆图;兵部尚书低头不语,手指却不断摩挲腰间玉佩;一名内侍站在御座侧后方,手里捧着黄绸,似乎准备随时覆盖那幅地图。

他们在等一个时机,等这场庆典结束,再悄然处理掉所有异象。

可我已经知道了。

我转身,眼角余光捕捉到苏青鸾的动作。她不动声色地靠近我,右手轻轻碰了碰我腰间的剑穗。一下,两下,停顿片刻,又一下。

是我们年少时在终南山定下的暗号:事有变,听我说。

我没有回头,只是微微侧身,用宽大的袖袍挡住旁人视线,低声道:“她不是失踪。”

苏青鸾的声音几乎贴着我的肩头响起:“那是去了哪里?”

“去了她该去的地方。”我说,“火城需要火命者主持祭典,她便成了仪式的一部分。这支金步摇插在这里,不是失仪,是表态。”

她沉默了一瞬,“所以朝廷早就知道?”

“至少有人知道。”我看向那名捧着黄绸的内侍,“否则不会准备遮图。他们不宣战事,也不追查,反而大办庆典,就是要用‘祥瑞’压住‘异象’。”

苏青鸾握紧了短剑,“那你还要呈报吗?”

我摇头。“现在说出来,只会被当成扰乱朝纲。他们会说我是因寒毒发作神志不清,或是为夺兵权制造恐慌。甚至可能当场收走我的官印。”

“那怎么办?任他们掩盖?”

我没有回答,而是再次望向那支金步摇。朝阳从殿门斜照进来,落在火髓石上,映出一道细长的金光,像是一道裂痕划过地面。

就在这时,一名礼官走上丹陛,宣布典礼第二项:恭迎鸾仪入宫,献贺礼三十六抬。

百官再次俯首。

我站在原地没动。

鸾仪?哪来的鸾仪?

苏青鸾在我耳边极轻地说:“不是我们安排的。”

我明白她的意思。北境动荡,边关闭锁,此时何来外使入贺?这所谓的“鸾仪”,根本就是宫里自己演的一场戏,用来强化“天下归心”的假象。

但我忽然想到什么。

我伸手探入袖袋,摸到了那块冰晶——昨夜以兵法残卷复刻的虎符纹样。它一直随身携带,是我证明苏家军清白的证据之一。可现在,它竟有些发烫。

我迅速将它取出。

冰晶表面凝了一层薄雾,内部纹路正在缓缓流动,像是受到某种牵引。而它的指向,正是那支金步摇。

这不是巧合。

冰晶认主,只对真凤命者起反应。它现在异动,说明附近有真正的火命气息在共鸣——而那气息,来自金步摇所代表的血脉源头。

也就是说,灵汐公主不仅知情,她已经参与了火城的仪式,甚至可能已经献出了部分精血。

我将冰晶收回,心跳加快。

不能再等了。

我转头,目光与苏青鸾相接。她的眼神沉静,已不再有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