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抢过哑女手里的竹勺,往每个人碗里添汤:“我来盛汤!这竹勺是我打磨的,边儿光溜溜的不硌嘴。”
设计师举着相机拍个不停,说要把这些都记下来,回头融到新设计里。
下午学编灯罩,竹篾得削得极薄,还得用火烤出弯度。
结巴的孩子削竹篾时太用力,竹刀滑了手,血珠滴在竹片上。哑女赶紧从兜里掏出草药膏,拉过他的手就往伤口上抹,眉头皱得紧紧的。
“小……小伤,不碍事,”他想把手抽回来,却被哑女攥得更紧,只好红着脸任她摆弄。
扎羊角辫的姑娘在旁边笑:“还是哑女疼你,换了我,早骂你毛躁了。”
小男孩拿着烤弯的竹篾试编,编出个歪歪扭扭的圆:“像不像个小月亮?”设计师凑过去看,连连点头:“就保持这种拙劲,比规规矩矩的好看。”
设计师走的时候,订了五十个竹灯罩,说要赶在夏天的家装展上用。
“钱先付一半,”阿姨往扎羊角辫的姑娘手里塞了个信封,“做好了我派人来拉,不用你们跑。”
结巴的孩子摸着信封,手有点抖:“这……这能买好多竹料了。”
哑女突然跑进竹棚,抱出个竹制的小礼盒,里面是她编的竹蝴蝶,翅膀上还粘了彩纸。她往阿姨手里塞,又指了指小汽车,好像在说“路上带着玩”。
阿姨笑着收下:“这礼物太珍贵了,我要摆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
夏天来得快,竹亭周围的凤仙花开了,红的、粉的,映得竹篱笆格外好看。
结巴的孩子和小男孩在竹亭里搭了个竹架,上面爬满了牵牛花,蓝紫色的花顺着竹柱往下垂。
“晚上能在这儿乘凉,”扎羊角辫的姑娘用竹扫帚扫着花瓣,“再编几个竹制小吊床,晃悠悠的多舒坦。”
哑女端来竹盆,里面泡着新采的薄荷叶,给每个人倒了一碗:“败败火,编灯罩费眼。”
五个人坐在竹凳上,看着竹架上的花,听着远处的蝉鸣,谁都没说话,却觉得心里熨帖得很。
灯罩编到一半,设计师又带着个人来,说是做纪录片的,想拍他们编竹器的样子。
“就拍你们平常干活的样子,不用特意做啥,”纪录片导演举着摄像机,镜头对着哑女编灯罩的手,“这手指太灵活了,比舞蹈演员还好看。”
结巴的孩子有点紧张,编竹节纹时总出错,被扎羊角辫的姑娘瞪了一眼:“平常咋编的就咋编,别跟个木头似的。”
小男孩倒大方,举着自己的小风车在镜头前转:“你看我这个,风一吹能转一百圈!”
导演笑得直点头:“就拍这个,有生活气。”
傍晚收工,导演请他们去镇上吃了碗馄饨,竹碗装着,飘着葱花。
小男孩吃得满头大汗,说:“比家里的红薯粥好吃,就是少了点桂花味。”
扎羊角辫的姑娘给哑女夹了个馄饨:“多吃点,今天编了八个灯罩,累坏了。”
结巴的孩子看着窗外的路灯,突然说:“等……等灯罩卖了钱,咱……咱给竹亭装个竹制的灯,晚上也亮堂堂的。”
哑女使劲点头,拿起竹勺给每个人碗里添了点汤,眼里的光比路灯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