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舆论造势(1 / 2)

第217章:舆论造势

夜色如墨,沈府内外灯火通明。王明远率领的官兵将府邸围得水泄不通,刀剑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沈府的家丁护卫们则严阵以待,双方剑拔弩张,气氛一触即发。

“王大人,这是何意?”沈墨轩站在府门前,面色平静如水,仿佛眼前这阵仗不过是寻常景象。

王明远冷笑一声,手持令箭高声道:“沈墨轩,你勾结前朝余孽,图谋不轨,本官奉旨拿人,还不速速就擒!”

慕容惊鸿站在沈墨轩身侧,手握剑柄,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四周的官兵。苏芷瑶则站在稍后的位置,面色虽苍白,眼神却异常坚定。

“王大人可有圣旨?”沈墨轩不慌不忙地问道。

王明远面色一僵,随即强硬道:“本官奉的是转运司之命,捉拿要犯,何须圣旨?”

“哦?”沈墨轩微微一笑,“那就是没有圣旨了。王大人,你可知道私调官兵,围攻侯爵府邸,该当何罪?”

王明远被问得哑口无言,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他确实没有圣旨,此次行动是受了刘瑾的密令,本以为能速战速决,没想到沈墨轩如此镇定。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只见长街尽头,无数火把如长龙般向沈府涌来。

“保护沈侯爷!”

“交子利国利民,谁敢动沈侯爷就是与我们为敌!”

“王明远滚出江南!”

震天的呼喊声由远及近,黑压压的人群将官兵反包围在中间。来的都是江南的商贾和百姓,有的手持算盘,有的拿着账本,更有甚者举着“交子便利,商民得利”的横幅。

王明远面色大变,他万万没想到沈墨轩在民间有如此威望。

“你们...你们这是要造反吗?”王明远厉声喝道,声音却带着一丝颤抖。

一个白发老翁从人群中走出,正是前几日公堂上为沈墨轩作证的李老四。他颤巍巍地指着王明远:“王大人,你口口声声说沈侯爷图谋不轨,可他为我们百姓做了多少好事,你可知晓?”

“就是!”一个农妇接口道,“自从有了交子,我们卖粮再也不用背着沉重的铜钱走几十里山路,再也不怕半路被劫匪盯上!”

一个小贩高举手中的交子:“这一张纸,抵得过我从前挑着的两筐铜钱!沈侯爷是活菩萨啊!”

人群中爆发出阵阵附和声,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官兵们面面相觑,手中的兵器也不自觉地垂了下来。

王明远见势不妙,色厉内荏地喊道:“反了,反了!你们都反了!”

“王大人,”沈墨轩适时开口,“民心所向,便是天意。你还要执意拿人吗?”

王明远咬牙切齿,却不敢真的与民众冲突。他狠狠地瞪了沈墨轩一眼,悻悻道:“我们走!”

官兵撤走后,人群爆发出欢呼声。沈墨轩向众人深深一揖:“沈某多谢诸位相助!”

李老四上前道:“沈侯爷客气了。您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岂能坐视您被冤枉?”

待人群散去后,沈墨轩回到府中,面色却不见轻松。

“王明远虽暂时退去,但必不会善罢甘休。”慕容惊鸿道,“刘瑾既已出手,后续必有更狠毒的手段。”

苏芷瑶担忧地说:“方才虽然解围,但如此一来,我们与朝廷的冲突就公开化了。”

沈墨轩点头:“所以我们必须加快步伐,争取更多支持。”

接下来的日子,沈墨轩发动了旗下所有商号,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造势。

在江南各大城镇,随处可见宣传交子便利的告示。告示上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配以生动的图画,说明交子如何减轻商旅负担,促进货物流通。

“从前贩货,铜钱沉重不便携带,路遇盗匪血本无归。如今一纸交子轻便安全,走南闯北不再担忧。”

“交子流通,货如轮转。江南繁荣,百姓安乐。”

这些告示贴在城门、市集、码头等人流密集处,由识字的伙计向过往行人讲解。很快,交子的好处就传遍了江南的大街小巷。

与此同时,沈墨轩让商盟中的中小商人联名上书,陈情交子之利。这份万民书收集了上千商号的签名,详细记录了交子流通后给商贸带来的变化。

“自使用交子以来,小的布店进货范围从百里扩展到千里,花色品种增多,生意翻了三番。”——布商张三

“交子让小的能及时采购北方毛皮,制成衣裘售卖,养活了一家老小十口人。”——皮货商李四

“以往漕运结算繁琐,如今一纸交子省时省力,漕船往返效率提高五成。”——漕工王五

这些真实的案例被编印成册,分发给各地官员和士绅。就连一开始对交子持怀疑态度的人,在看了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后,也不得不重新思考。

更妙的是,沈墨轩还组织了一场“交子便利说”的讲演活动。邀请各地商人现身说法,讲述交子如何改变他们的经营状况。

这日,杭州城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台上,一个年轻的陶瓷商人正在讲述自己的经历。

“...从前我烧制的瓷器最远只能卖到苏州,因为再远的话,带着铜钱回来太危险。有了交子后,我的瓷器卖到了京城,甚至还有番商订购...”年轻的陶瓷商人激动地说着,台下听众不时发出惊叹声。

讲演结束后,现场设置了交子咨询处,为感兴趣的商民解答疑问。还提供了小面额的交子试用,让人们亲身体验其便利。

“果然轻便!”一个尝试后的老商人啧啧称奇,“这一张纸,抵得上一贯钱,却不用担惊受怕。”

舆论的力量开始显现。茶楼酒肆里,人们谈论的不再是交子的风险,而是它带来的便利。就连孩童玩耍时,也模仿大人用纸片当交子做买卖游戏。

然而,反对的声音并未消失。

这日,沈墨轩接到消息,有一伙人在苏州散布谣言,说交子会引发物价上涨,最终受害的还是普通百姓。

“是刘瑾的人。”慕容惊鸿查证后回报,“他们见正面攻击不行,就开始用这种下作手段。”

沈墨轩沉思片刻,道:“既然如此,我们就用事实说话。”

他立即组织商盟成员,在苏州开设“公平市集”,所有商品均标明交子价和铜钱价。结果一目了然:两种价格完全一致,交子并未引发物价上涨。

不仅如此,沈墨轩还请来城中着名的账房先生,公开讲解交子的发行机制和准备金制度,消除人们的疑虑。

“每发行一贯交子,沈家钱庄就存入一贯现银,随时可以兑付。”账房先生向围观民众解释,“这不是空纸,是真金白银的凭证啊!”

这些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谣言的传播。甚至有些原本怀疑的人,在了解真相后,转而成为交子的支持者。

与此同时,陈砚舟在士林中的活动也初见成效。多位有名望的儒士发表文章,论述金融创新对国计民生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