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孤舟搏浪
查封的朱红官印如同瘟疫的标记,迅速在沈墨轩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蔓延开来。他居住的小院虽未被彻底封门,但刑部衙役的看守与王府侍卫的监视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他牢牢困在方寸之地。更令人窒息的是那随之而来的、无形的孤立。
往日里称兄道弟、把酒言欢的所谓“朋友”,此刻踪迹全无,仿佛人间蒸发。几个曾受过他技术指点或商业便利的龙泉窑场主,托人捎来的不再是问候与合作意向,而是言辞闪烁、急于撇清关系的“绝交信”。甚至连一些钱塘商盟内部,原本坚定支持他的成员,在得知产业被封、朝廷严查的风声后,也开始出现了动摇和不同的声音。
“早就说过,沈公子行事太过张扬,如今果然惹来大祸!”
“我等身家性命皆系于商盟,可不能被他一人牵连!”
“不如……我们联名,请沈公子暂且退出商盟管理层,以平息外界非议?”
诸如此类的言论,如同阴沟里的暗流,在商盟内部悄悄涌动。周掌柜与李掌柜等人虽竭力弹压,但恐慌的情绪如同瘟疫,难以遏制。曾经凝聚一心、生机勃勃的钱塘商盟,在外部重压与内部猜忌的双重打击下,显露出了分裂的征兆。
消息断断续续地传入被软禁的小院,每一次都像一把冰冷的锉刀,磨蚀着人心。负责看守的老衙役看向沈墨轩的目光,也从最初的同情,渐渐带上了一丝看待“将死之人”的怜悯。
众叛亲离,孤立无援。
这便是政治风暴最残酷的一面,它不仅能摧毁你的肉体,更能碾碎你的精神,让你在无尽的孤独与绝望中自我崩溃。
沈墨轩独自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初冬的寒风卷起枯叶,打着旋儿掠过他脚边。他望着高墙上方那一方灰蒙蒙的天空,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无愤怒,也无恐惧,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沉静。
他没有时间去自怨自艾,也没有精力去怨恨那些背叛与退缩。危机如同汹涌的浊浪,已扑面而来,他这叶孤舟,若不想被彻底拍碎、沉入深渊,就必须在惊涛骇浪中,找到搏击的方向与力量。
他闭上眼,强迫自己将所有杂念摒除,开始极其冷静、极其客观地梳理现状。
劣势显而易见:
1. 政治孤立: 被保守派势力锁定为攻击目标,在朝中缺乏强有力的奥援。新政派虽可能同情,但自身亦处境艰难,未必会全力保他。
2. 舆论不利: 对手编织的罪名经过精心包装,在不明真相的士林和民间容易形成负面印象。
3. 人身受限: 被软禁在汴京,行动失去自由,无法亲自指挥应对。
4. 经济受损: 名下主要产业被查封,商盟人心涣散,经济命脉遭受重创。
但,他并非毫无依仗:
1. 技术根本: 改良青瓷的技术是实实在在的,提升了龙泉乃至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和品质,这是无法抹杀的功绩,也是他与地方窑场、乃至部分务实官员的利益连接点。
2. 商盟基础: 商盟的核心骨干如周掌柜、李掌柜等人,是与他共同经历过风浪的,忠诚度较高。海外的船队基本盘尚未受到直接冲击。
3. 康王府的“微妙”关系: 康王还需要他的“医治”来延续生命,至少在康王咽气之前,王府明面上不会直接落井下石,甚至可能因为某种“投鼠忌器”或“利益捆绑”而进行有限度的暗中维护(比如那两名监视的侍卫,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4. 未明的底牌: 秦昭雪留下的“栖梧庄”以及那张奇异图纸,代表着未知的变数。慕容惊鸿神出鬼没,她的武力与江湖渠道,或许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5. 皇帝的“彻查”旨意: 这既是危险,也是一线生机。“彻查”意味着事情尚未定论,他还有自辩和操作的空间。关键在于,如何让皇帝听到不同的声音,看到被掩盖的真相。
对方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