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学会的。”荆无棣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是看见小棠的孩子,看见这对情侣,看见公园里的桂树——我才明白,文明的大事,都是从‘想有个家’‘想有个孩子’这样的小事开始的。”
三、生命萌芽:文明的种子在生长
“共生孕育计划”的第一批宝宝出生那天,爱情公园的“同心池”边挤满了人。第一个宝宝是个女孩,裹着苗族银饰织的襁褓,躺在社区医生怀里,小拳头攥着一颗共生番茄的种子。
小棠举着相机跑过来,镜头里是荆无棣和穆婉茹抱着宝宝的样子。“荆老师!穆议长!”她喊着,“宝宝的脚印,我要印在‘文明手札’的最后一页!”
荆无棣接过宝宝,指尖碰着她的小脚丫——软得像刚出锅的馒头。“她叫‘星葵’。”穆婉茹说,“星星的星,向日葵的葵——希望她像向日葵,永远朝着光生长。”
人群里爆发出掌声。苗族阿公捧着银饰走过来,给星葵戴了个小银锁:“这锁是我打的,刻着‘万物共生’——愿我的小重孙,一生都和世界温柔相处。”
古希腊哲人代表团的代表送来橄榄枝编的摇篮:“这是雅典娜的祝福,愿孩子像橄榄树,扎根土地,向上生长。”
织女星的星璃捧着“心之藤”的嫩芽:“这是我们母星的祝福,愿孩子的梦,和星星一起闪亮。”
四、终章:文明的延续,是爱的接力
当晚,荆无棣和穆婉茹坐在“共生神庙”的穹顶下,望着星环的光洒在星葵的小脸上。星葵睡得很熟,小拳头还攥着那颗共生番茄的种子。
“你说,她会记得我们吗?”穆婉茹问。
“会。”荆无棣摸着星葵的头发,“她会记得爷爷的银锁,奶奶的橄榄枝,织女星的‘心之藤’,还有社区的桂花香。她会知道,她的到来,是因为我们愿意相信——文明不是毁灭的终点,是爱的延续。”
穆婉茹靠在他肩头,望着神庙外的爱情公园——情侣们在“并蒂莲”银雕前拍照,年轻人在“同心池”边喂鱼,老人们在桂树下下棋。“你说,我们算不算‘食色性也’的践行者?”她笑着说。
荆无棣吻了吻她的发顶:“孔子说‘食色性也’,不是欲望,是对生命的敬畏。我们爱彼此,爱孩子,爱这个文明——这就是最本真的人性,最珍贵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