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社区”的梧桐叶落进第十个秋时,西南角的“爱情公园”正式开放。荆无棣踩着满地金箔般的落叶走进去,鼻尖先撞上桂香——是社区共生农场的金桂,树苗是苗族阿公特意从老家带来的,说“要让孩子闻着桂香长大”。
公园的设计藏着各民族的巧思:入口是藏族活佛题字的“缘起”石牌,两侧是古希腊风格的月桂柱,柱身缠着织女星的“心之藤”;中央广场立着苗族银匠打的“并蒂莲”银雕,花瓣里嵌着星核碎片,夜里会发出淡蓝的光;最里面的“同心池”,水是从雪水河引来的,水面浮着用各民族文字写的“爱”字——汉字的“爱”、藏文的“??????”、苗文的“ghaob qhad”、古希腊文的“??”。
“荆院长!”小棠举着个笔记本跑过来,发梢别着公园的桂花瓣,“今天有对情侣来登记‘共生孕育计划’,说是看了你上次演讲,想试试‘星核能量辅助胚胎培养’。”
荆无棣接过笔记本,扉页上贴着情侣的照片:男孩是科技联盟的工程师,女孩是社区农场的种植员,两人手里捧着刚摘的番茄,笑得眼睛弯成月牙。“他们的胚胎昨天送进实验室了。”小棠掰着手指头,“用星核共鸣仪调节胚胎的细胞活性,比旧时代的试管婴儿成功率高三倍——医生说,这叫‘用文明的能量,养文明的种子’。”
一、生育压力的消解:从“不敢生”到“想生”
三个月前,荆无棣还在为“文明后继有人”发愁。民政部的报告显示,尽管社区提供了免费托育、教育补贴,仍有60%的适龄青年不敢生育——他们怕养不起,怕孩子输在“文明起跑线”,更怕“自己都没活明白,怎么养孩子”。
改变发生在“爱情公园”开放后的第二周。那天,荆无棣遇到一对年轻情侣在“同心池”边吵架。女孩哭着说:“我连自己的房贷都怕还不上,还想生孩子?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男孩红着眼眶:“我不是逼你……我就是想有个家,有个像小棠那样的孩子,能蹲在地里种番茄……”
荆无棣走过去,递给他俩一盒社区的“共生蜂蜜”——是用蜂箱里的土蜂蜜酿的,甜得像阳光。“我年轻时也怕。”他说,“在南极冰窟里,我以为这辈子都不会有孩子。直到遇见婉茹,直到看见星火村落的孩子蹲在菜畦里数番茄——我忽然明白,孩子不是负担,是文明的‘接力棒’。”
后来,这对情侣成了“共生孕育计划”的第一批志愿者。女孩说:“现在社区有托育所,有免费的营养液,还有星核能量辅助胚胎——我不用怕养不起,反而怕孩子不来。”
二、男女主的情感:藏在文明里的“小日子”
穆婉茹的产检日,荆无棣推掉了所有会议。他们坐在社区的“母婴室”里,墙上贴着小棠画的“宝宝在番茄藤下玩”的涂鸦,桌上摆着社区医生送的“共生育儿手册”——封皮是用苗族银饰的纹路做的,里面写着“让孩子闻着桂香长大,摸着番茄藤长大,听着各民族的故事长大”。
“医生说,宝宝很健康。”穆婉茹摸着肚子,指尖泛着淡蓝的光——那是星核能量护具在保护胎儿,“是个女孩,像你。”
荆无棣握住她的手,掌心贴着她的肚子:“像你才好。像你有耐心,像你会种番茄,像你……会让我觉得,这文明不是冰冷的,是有温度的。”
穆婉茹笑了,眼角泛着泪:“你以前总说‘文明是大事’,现在倒学会说软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