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回应质疑(2 / 2)

装甲、步兵、炮兵、防空、侦察、后勤等各单元在数据链支撑下的无缝协同,电台频道利用率大幅下降,指令清晰准确无歧义。

营、连指挥员通过终端实时掌握敌我位置、装备状态、弹药消耗、后勤需求,战场透明度前所未有。

看着报告上一个个精确到秒的时间节点,看着那些描述“数据链”、“信息融合”、“实时分发”、“协同打击”的段落,在座的所有人,无论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还是钻研技术的专家,眼中都充满了难以掩饰的惊讶与赞叹!

“我的老天…这反应速度,比我们推演的最理想情况还要快上一大截!”

一位主管训练的将军放下报告,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语气中充满了震撼。

“发现即摧毁…三分钟打掉一个装甲指挥所…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完全是体系的力量!信息化的力量!” 一位技术中将激动地用指关节敲着桌子。

“电台不再‘打结’了…指令直达末端…这才是现代战争该有的样子!” 一位经历过传统指挥模式煎熬的老参谋感慨万分,“王庆瑞这小子,当初顶着压力搞信息化,多少人等着看笑话?现在看看!这一仗,打出了样板!打出了方向!”

“这份报告的价值,远超一场冲突的胜利本身。”

主持会议的最高将领沉声道,目光锐利,“它用实战证明了信息化建设的巨大潜力和颠覆性效果。这不仅仅是702团的胜利,更是我军现代化建设道路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战检验!它的经验,必须尽快总结、提炼、推广!”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赞同的低语。

那份标注着“绝密”的报告,仿佛带着钢铁碰撞的火花和戈壁凛冽的风,为军队高层的决策者们,推开了一扇通往未来战争形态的大门。

曾经对702团改革“纸上谈兵”的质疑,在此刻铁一般的战绩面前,彻底烟消云散,化作了推动全军加速转型的澎湃动力。

专列在辽阔的国土上飞驰,车窗外是壮丽的山河。

车厢内,疲惫的战士们大多已沉沉睡去,嘴角带着满足的笑意。叶修靠窗坐着,望着飞速后退的景色,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作训服口袋里那枚捡自战场的、变形的机枪弹壳。

他回想起那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想起数据链屏幕上跳动的光点,想起新界碑奠基时那庄严的一刻,想起小镇民众夹道欢迎时那一张张真挚的笑脸…

最后,定格在首都那份必将引发深远影响的绝密报告上。

他知道,这场用鲜血和钢铁赢得的胜利,以及那嵌入胜利核心的信息化力量,将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在这支古老而光荣的军队里,激荡起走向新生的、更加汹涌澎湃的浪潮。

而他和702团的战友们,有幸成为了这浪潮最初、也是最有力的推动者。车轮滚滚,载着胜利,也载着变革的希望,驶向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未来。